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海洋学   7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四倍体诱导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光控和行为学原理,控制中国对虾在适当时候产卵,在一定的时刻以温度休克和细胞松弛素的方法诱导受精卵发育成为四倍体。作者发展了对虾染色体制备技术,以中肠和触角腺、精巢为材料,从后期幼体直到8~9cm左右次成虾均获得较好的分裂中相。染色体倍性检测结果表明,最好的四倍体诱导成功率达66.7%。共获得10cm左右的实验对虾几千尾。初步观察表明,四倍体中国对虾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2.
TetraploidinducedbyphysicalandchemicalmethodsinJinjiangoyster(Crassostrearivularis)¥RongShoubai,ShiShumei,McQirong,LiuShaeqio...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水压力抑制受精卵第一次卵裂的方法,进行了诱导牙鲆四倍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将受精卵保持在(15.5±0.5)℃,从受精后70min开始用55MPa的压力处理6min后,正常仔鱼孵化率最高达到15.6%,此时的四倍体诱导率也最高达到63.3%。利用获得的最佳诱导条件处理获得了数千尾体长8—15cm的幼鱼,流式细胞仪检测和红血球长径测量结果显示,处理组幼鱼中四倍体约占13.3%,说明四倍体培育成功。该成果为开展牙鲆多倍体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栉孔扇贝四倍体诱导效果的早期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担轮幼虫、D型幼虫倍性组成,结合现场观察、压片观察及D型幼虫生成率分析了热休克抑制第一次卵裂(MI)诱导栉孔扇贝四倍体的诱导效果。该方法可快速、有效地分析出处理剂量、起始处理时间、处理持续时间对诱导效果的影响。从而筛选出合适的诱导指标。  相似文献   
5.
利用细胞松驰素B抑制栉孔扇贝Chlamys(Azumapecten)farreri受精卵的第一极体的放出和第一次有丝分裂获得四倍体。在20℃条件下,卵子受精后10min,0.5μg/ml的CB持续处理10min、20min抑制第一极体排出,结果三倍体率和四倍体率分别为38.38%、39.75%和28.42%、30.24%;在20℃条件下,卵子受精后1h,0.5μg/ml的CB持续处理10、15、20、25min抑制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果四倍体率分别为21.36%、27.57%、28.41%、29.35%。结合处理后幼虫的D形率,在抑制第一极体放出和第一次卵裂中,CB处理持续10min均为最好  相似文献   
6.
2004年7~8月,利用诱导的1龄四倍体太平洋牡蛎做亲本,通过解剖取卵、人工受精的方法进行四倍体的自群繁殖。结果表明四倍体太平洋牡蛎自群繁殖的受精率为95.54%,孵化率为37.38%,采用同一雌体四倍体牡蛎与二倍体雄贝杂交产生的三倍体组(TD)的受精率为85.19%,孵化率为99.9%,而以二倍体做母本、四倍体做父本的杂交组(DT)的受精率为98.73%,孵化率为87.63%,二倍体对照组的受精率为96.39%,孵化率为99.9%。四倍体牡蛎经自群繁殖培育出稚贝1130粒。经流式细胞仪分析,四倍体太平洋牡蛎幼虫和稚贝的四倍体率均达到100%。幼虫培育过程中,从孵化出D-形幼虫到出现眼点,幼虫的成活率达11.86%,眼点幼虫的变态率高达16.1%。实验证明四倍体太平洋牡蛎可以进行自群繁殖,比诱导的方法简单高效。  相似文献   
7.
药物诱导虾夷扇贝四倍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1992-2000年采用细胞松驰素B(CB)、秋水仙素、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以及咖啡因等药物抑制虾夷扇贝第一极体(PB1)释放、PB1和第二极体(PB2)释放以及抑制第一次卵裂等方法,诱导虾夷扇贝四倍体。结果表明,CB、6-MDAP和秋水仙素抑制扇贝第一次卵裂秀发四倍体的比例低于25%;采用CB抑制PB1可有效地诱导产生四倍体,从授精后42min提前到15-22min开始处理,抑制PB1的放出有助于提高四倍体的比例,在12℃,处理开始和终止时间分别在授精后20-22min t 62-67min时(即PB2始出现时),面盘幼虫四倍体率最高,为56.5%。采用CB和咖啡因共同抑制PB1放出,未见四倍体比例有升高现象。四倍体处理组发育至面盘幼虫时间比对照组晚48h左右,处理组在受精后10d时水中仍有少量浮游的、染色体数目在21-28条之间的非整倍体畸形担轮幼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