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51463迁站后与原站址的气候要素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迁站造成气象要素的不连续性,对资料使用带来困难,利用迁站后的对比观测资料,分析气温、风、降水资源的差异发现,季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老站址均高于新站址;季平均风速、降水量老站址小于新站性,同时提出了一些差异量,供资料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庐山地区的地表温度,对于本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了目标区域内Landsat TM/ETM+从2000~2010年间共8幅影像数据,利用单通道算法和NDVI地表辐射率估算方法反演了区域内的温度场,并生成了历年温度对比效果图。分析推断目标区域内的温度场可能存在一个短年限的温度变化起伏规律,对庐山周边山区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热机碎岩钻进工艺中钻进规程参数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热机钻进中钻进规程参数与机械钻速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推导出了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式,对热机钻进中最优规程参数的确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北京房山岩体形成过程中的岩浆混合作用证据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覃锋  徐晓霞  罗照华 《岩石学报》2006,22(12):2957-2970
北京房山侵入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闪长岩单元和三种不同结构的花岗闪长岩单元组成,岩体中广泛分布的镁铁质微粒包体、富集暗色矿物的线状条带以及各岩相单元的非渐变接触关系等宏观特征,指示岩体的形成与岩浆混合作用有密切联系。122个斜长石成分剖面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它们众数成分为 An=29的更长石。但是,其成分变化范围极宽(An=14~56),晶体内不同部位的成分有很大差别,出现正常环带的 An 值较低(14~42),内环带的 An 值较高(24~56)的特殊情况,指示斜长石结晶环境的改变,暗示具有富钙基性岩浆的加入。从岩体边部到中心,斜长石 An 牌号逐渐降低,但相邻岩相单元之间有较大的重叠,表明不同岩石单元中的斜长石成分主要受控于岩浆成分的变化,与分离结晶作用无关。斜长石的韵律性环带、特别是内环带的发育则是岩浆混合作用机制的有力证据。基性岩浆的反复注入不仅改变寄主岩浆的成分,而且也控制了它的温度、定位机制和岩石的结构特征。因此,房山岩体的形成过程还包含了镁铁质岩浆多次注入的历史,并且从外到里基性岩浆的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5.
首先简要叙述了IHS法在遥感图像融合中的应用,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用融合后的图像建立了土地利用类型的解译标志,以期为HIS法用于遥感图像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老风口风区2001--2005年风观测数据的统计整理,建立各类风要素值的数据库,分析和探讨老风口风能资源的分布特征、可利用的理论指标及评价,结果表明:老风口作为风能较丰富的地区之一,风能季节性变化明显,风向变化相对稳定,平均风能密度和有效风能密度分别达到了150W/m^2和200W/m^2以上,是风能资源开发利用较有价值的地区。随着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不断深入,老风口无污染的风能资源,在生态治理、风力发电等多方面,有着很大的可持续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近40 a西藏那曲当惹雍错湖泊面积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藏著名圣湖之一的当惹雍错,是藏北高原腹地内陆封闭大湖,对湖泊面积变化的长时间序列研究较少,本文通过高分辨率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 TM/ETM+数据源,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通过人工目视解译方法对1977-2014年当惹雍错湖泊面积变化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流域临近气象站资料,流域冰川等辅助数据对其湖泊面积变化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977-2014年当惹雍错湖泊平均面积为835.75 km~2,1977-2014年湖泊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1970s湖泊平均面积为829.15 km~2,1980s和1990s湖泊平均面积分别为827.50和826.42 km~2,2000年之后湖泊面积明显增加,2000s湖泊平均面积与1970s相比,增幅为8.04 km~2.当惹雍错湖泊空间变化特点是,位于最大河流入口处达尔果藏布的湖泊东南部扩大明显,湖泊西南部小湖1于2014年9月开始明显扩大并与当惹雍错有相连趋势;流域冰川融水是当惹雍错主要补给源,近40 a当惹雍错湖泊面积变化是在气温升高的背景下,冰川、降水量和蒸发量三者共同变化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利用IRGA法和GC法,同步观测了3种天气(晴天、多云、阴天)条件下福州市江滨公园马尼拉草坪生态系统CO2净交换量(NEE)的白昼动态变化,比较IRGA法和GC法透明通量箱对观测样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探讨其对NEE观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次观测结束时,IRGA法通量箱对样点环境的扰动小于GC法,晴天白天二者箱内的平均升温分别为1.79℃和2.33℃,箱内平均光合有效辐射(PAR)降低幅度分别为11.00%和21.00%.3种天气情况下,IRGA法与GC法观测的NEE白天变化趋势较一致,但3种天气相同时段内GC法测定的NEE平均值比IRGA法高3.17μmol·m-2·s-1,二者的差异在中午最大,在清晨和傍晚较小.IRGA法比GC法可以更为准确地测量草坪NEE.  相似文献   
9.
李和  王伟  赵福明 《地下水》2009,31(3):36-37,47
针对朝阳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重的实际状况,从如何管好、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高度,深入分析了"十一·五"前全市水资源监测、研究、服务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当前水资源监测、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系统地论述了水资源监测分析对水资源配置、管理、保护、研究的作用及重要性,阐明了"十一·五"期间全市水资源监测分析的发展方向及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0.
通过系统整理和深入剖析姑咱水氡自有观测以来的数据和所有5级以上地震震例资料,借助过去多次攻关成果经验,尽可能排除姑咱水氡的各种干扰及仪器标定产生的参数变更,总结姑咱水氡的短临异常特征、中短期异常特征及中短期异常特征随时间变化规律,提出了姑咱水氡短临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