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牙形石的分离方法简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简述牙形石的一般分离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用三溴甲烷和丙酮配制的重液来分离牙形石的实验装置、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重液的回收再利用;建议将重液的密度配制为2.80—2.81g/mE,这样可有效地分离出牙形石,采用自然蒸发法回收重液,处理50g样品仅损耗5mL的重液;对几种国际上曾经或正在使用的杜列液、M—45及多钨酸钠等重液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
采用国内目前常用的两种密度三溴甲烷重液(重液1,密度为2.87 g/cm3;重液2,密度为2.80 g/cm3),分别对黄河、长江、珠江等河流以及东海、南海等海区沉积物中的0.063~0.25 mm粒级进行了重矿物分离及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重矿物分离过程中,两种重液的密度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重液2的密度变化较大且呈整体增加趋势,而重液1密度则较为稳定。比较而言,重液2分离出的重矿物质量分数较重液1的稳定,尤其处理白云石质量分数较高(如长江)的沉积物时,重液2较重液1分离出的重矿物质量分数明显偏高。由于能有效区分方解石和白云石,重液2在分离东海、长江沉积物中的重矿物效果要好于重液1。为使分离出来的重矿物质量分数保持稳定,每次提取完重矿物的剩余重液2需重新配平至密度为2.80 g/cm3。对两种重液分离出来的重矿物质量分数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将两种结果进行粗略转换。由于在重矿物分离过程中,损失的碎屑矿物很低(一般在个样总质量的1%以内),其对重矿物质量分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3.
The origin of bromoform in seawater and atmosphere, as well as possible sinks and breakdown mechanisms, is discussed. A bromoform budget is calculated for the Kattegatt area between Sweden and Denmark, where the input of bromoform from a power plant is significant. Both anthropogenically (250×106 g yr-1) and biogenically (350×106 g yr-1, 0.016 g m-2 yr-1) produced bromoform is likely to have a great impact locally on the inventory and the release to the atmosphere. Using measured surface concentrations of bromoform, the total annual release from the Kattegatt to the atmosphere is estimated to 550×106 g (0.025 g m-2 yr-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