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8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700篇
测绘学   414篇
大气科学   259篇
地球物理   547篇
地质学   1366篇
海洋学   1434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314篇
自然地理   94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359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 the upper Chesapeake Bay (Maryland, U.S.A.) field surveys were conducted at 18 multiple longshore sand bar sites. The multiple bar systems were found in water depths less than approximately 2 m (mean sea level), and exhibited mild bottom slopes of 0·0052 or less. The number of bars composing each system ranged from four to 17 and the spacing between the crests typically increased in the offshore direction, ranging from 12 to 70 m. Bar height also typically increased with distance offshore and ranged from 0·03 to 0·61 m. A grain size analysis of crest and trough sediment did not reveal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nd the sediment was categorized as ‘fine s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Chesapeake Bay multiple bars possessed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to those found in Gelding Bay (Baltic Sea); similarities in fetch, wave height and tidal range between the two bays may account for this finding. The surf-scaling parameter indicated that the multiple bar systems were extremely dissipative with regard to wave energy, and wave height appeared to b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controlling bar spacing and bar height. A multiple wave break point hypothesis was discussed as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Chesapeake Bay multiple longshore bars, and limited observational evidence appeared to support such a mechanism.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的基于证书的认证加密方案通信量和计算量大的缺点,提出了基于自证明公钥的可公开验证的认证加密方案。详细阐述了方案的系统初始化、签名生成、消息恢复验证以及公开验证4个阶段,方案的安全性是基于求解离散对数的困难性(DLP)和强单向hash函数(OWFH)的不可逆。该方案在没有签名者的协作下,任何验证者都可验证签名者的诚实性,在验证签名的同时可认证签名者的公钥,因而减少了存储空间、通信量和计算量。  相似文献   
3.
In the coastal and estuarine waters of Goa,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 varied from 0.52 to 2.51 mg l?1 and from 0.28 to 5.24 mg l?1 and particulate phosphorus (PP) varied from 0.71 to 5.18 μg l?1 and from 0.78 to 20.34 μg l?1, respectively. The mean values of chlorophyll and primary productivity were 1.94 mg m?3 and 938.1 mg C m?2 day?1 in the coastal waters and 4.3 mg m?3 and 636.5 mg C m?1 day?1 in the estuarine waters, respectively.POCchl ratios were low in June and October even when POC values were quite high. The POC in surface waters was linear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Also PP increased when chlorophyll and primary productivity remained high.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hytoplankton was sharply increasing and contributed to POC and PP content. The percentage of detritus calculated from the intercept values of chlorophyll on POC varied from 46 to 76% depending on seas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jor portion of POC and PP during postmonsoon (October–January) is derived from phytoplankton production while the allochthonous matter predominate during monsoon (June–September).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瞬变电磁法在煤矿水文地质勘探中的具体应用效果.采用瞬变电磁法对落差较大断层的含(导)水性进行测量,不仅可有效地控制断层的空间位置,而且可定性地判断断层的富水性,其测量结果与已知水文地质资料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地勘单位物业管理社会化的必然性和内函 ,提出发展地勘单位物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终实现以业养业 ,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腹部Z2井三叠系地层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准噶尔Z2井三叠系各组的岩性、电性特征进行了详细解释与描述,对各组的孢粉、大孢子组合特征展开了讨论,提出了该井三叠系地层划分为自碱滩组、克拉玛依组和百口泉组,且将其与邻区钻遇的三叠系进行了横向及纵向对比。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测、录井资料的精细解释,并借鉴前人的区域沉积相研究成果,探讨了该区三叠纪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7.
高、低煤阶煤层气藏地质特征及控气作用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低煤阶煤层气地质特征及控气作用差异性是研究煤层气富集成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研究过程中重要的基础性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以中国沁水、阜新盆地和美国粉河盆地等典型的含气盆地为例,探讨了高、低煤阶煤层气的储层物性差异,分析了构造控气和水文地质控气作用的差异性。研究表明,高煤阶气藏含气量高,CH4百分含量高,δ13C1值大于-38.75‰,储层渗透率变化小,储层改造难,构造热事件对煤层气的生成、富集贡献大,持续的水动力使气藏遭到破坏,且破坏幅度大,现今地下水格局对气藏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低煤阶气藏含气量低,CH4百分含量低,δ13C1值大于-49.11‰,储层渗透率变化大,储层易改造,煤热演化史及煤阶影响着煤层气的生成、富集,在煤层气生成过程中活跃的水动力是甲烷生成的主要的水文地质条件之一,但持续的水动力使气藏遭到破坏,且破坏幅度小,而合适的地层水矿化度则是低煤阶煤层气生成的重要条件,地下水格局对气藏的调整和改造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长82亚油层组是甘肃庆城地区庄19井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中储集砂岩相对富集的层位,但砂岩低渗透性的特点显著,成为影响该区石油储产量增长的主要地质因素。结合前人的相关工作,通过钻井岩心观察、测井曲线分析、储层岩石实验测试等工作,详细地分析了庄19井区长82亚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的地质特征,认为沉积微相和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控制低渗透性储集砂岩发育和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寻找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代表的有利储集相带砂岩体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蚀变岩是工程中少见的软弱岩类,在西南某重大水电工程中,蚀变岩处于工程的重要部位,为保证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对蚀变岩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试验研究.通过对孔隙度不同的饱水蚀变岩进行系统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和总结分析,提出了蚀变岩三轴压缩下破坏前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3大类,破坏后应力-应变曲线亦可分为3大类的形态模式.并得出结论:蚀变岩的破坏类型受围压与孔隙度的共同影响,在给定的12 MPa围压下蚀变岩以脆性破坏为主,只有孔隙度大于16%且围压大于4 MPa时才有可能进入脆-延转换状态,且脆-延转换围压随孔隙度增加而降低,临界状态应力比随孔隙度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刘现明 《海岸工程》1995,14(4):33-36
在分析综合辽宁省海岸带调查和沿海经济贝类污染监测资料基础上,根据辽宁海岸带水质,沉积物和生物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讨论了辽宁省海洋污染特别是赤潮对海洋资源的破坏,并在组织机构,地方立法,海岸带环境保护规划,污染源控制与整体环境改进,监测方案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海上辽宁、加强辽宁省海洋环境保护与海岸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