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海洋学   3篇
  2009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实验研究青岛潮间带多齿围沙蚕的群浮,发现野外多齿围沙蚕每年6月初到9月底群浮,海水的表层水温从17.5℃到24.5℃,高峰期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水温范围20.7℃到23.5℃,而室内多齿围沙蚕在13℃就出现群浮。随着温度的升高,群浮的异沙蚕体数也增加。多齿围沙蚕在新月和满月之间出现群浮,受潮汐和日照的共同制约,表现出半月相型群浮周期。  相似文献   
2.
以多齿围沙蚕Perinereis nuntia(Savigny,1818)幼体为材料,研究染色体组型,2n=28,NF=56,其中中部着丝点(m)染色体4对;亚中部着丝点(sm)染色体10对。  相似文献   
3.
通过生态学及组织学方法对人工养殖条件下多齿围沙蚕(Perinereis nuntia Savigny)亲体培育条件及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齿围沙蚕雌雄异体,非成熟季节外观上无法辨别雌雄,性成熟时,雌(异沙蚕体)灰绿色,雄(异沙蚕体)红白色.生殖细胞起源于体腔膜上皮,不久就释放到体腔中,在体腔内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http://ebook/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index.htm分裂增殖形成卵原细胞群和精原细胞群,体腔中充满了外形不规则或近圆形的滋养细胞,细胞内可见嗜伊红颗粒,滋养细胞之间可见发达的微血管.卵原细胞群不断增殖发育,至初级卵母细胞后游离至体腔中继续发育为次级卵母细胞和成熟卵子;精原细胞群形成精子合胞体(syncytium),各级精母细胞在合胞体内发育,直至形成成熟精子时才分散游离.水温18℃以上,多齿围沙蚕的生长体经培育才可能形成异沙蚕体.特别是在经历了一定的低温期后,再提高温度可以有效的促进异沙蚕体形成.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8~25℃;适宜盐度为25~32.胚胎发育过程经历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担轮幼虫期、后担轮幼虫期、膜内游毛幼虫期等阶段,在水温25℃、盐度30条件下,从受精至孵出3刚节幼虫约需65 h.3刚节游毛幼虫至10刚节幼体约需28 d.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