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天文学   3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藤光学研究所是日本两家主要生产天象仪的厂家之一。1926年五藤齐三以日本惟一的天文仪器制造商的身份,创立了五藤光学研究所。自那以后,五藤光学一直以制造天文望远镜和天象仪为自己的主要业务,赢得日本乃至世界的专业和业余天文学家的极大信任。尤其从1959年起开始生产天象仪,乘着当时的“太空热”,把它的产品从日本推销到海外,占据世界市场的40%。五藤光学的天文望远镜也从面向学校类型发展为超大型反射望远镜、太阳望远镜、移动天文台等。  相似文献   
2.
陈丹 《天文爱好者》2011,(10):84-87
美能达是日本另一家主要的天象仪制造商,占日本国内一半的天象仪市场,在国际天象仪市场中也占有相当的分额.因此.也是世界主要的天象仪制造商之一:如果说五藤天象仪“出身”于天文馆望远镜制造商的家族式企业,那么美能达天象仪则“出身”于照相机制造商的控股公司。出身不同,企业文化的背景也不一样.美能达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1985年日本筑波科学博览会期间,日本政府馆的筑波博览会中心宇宙馆所展示的就是美能达天象仪。选择美能达天象仪作为日本国家的代表,可见美能达实力之一斑。  相似文献   
3.
将“水运浑天”的制造水平推向高峰的是北宋的苏颂和韩公廉。他们于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制成了中国古代最雄伟、最复杂的“水运浑天”——“水运仪象台。”  相似文献   
4.
郭守敬的玲珑仪 上期曾说到,在我国古代的诸多浑象中,假天仪是最近于现代天象仪概念的。那么在苏颂与韩公廉的“假天仪”之后,这种仪器还有什么发展呢?有人认为元代著名天文家郭守敬曾制造出新的假天仪——玲珑仪。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天象仪涵盖了天球仪和行星仪(即太阳系仪)两类古天文仪器的功能。一般的天象仪和天文馆的研究学者都认为天球仪和行星仪发展到20世纪初,结合在一起,就是现代的天象仪。因此,他们把天球仪和行星仪的诞生和发展,视为天象仪的史前史。这部分历史与古天文仪器史重合,可读性、知识性都很强,从这一期开始笔者拟以图说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天球仪和行星仪,并阐述这些宇宙模型与现代天象仪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内侧看的戈托尔夫天球仪 以上各期我们所介绍的天球仪都是倒过来看天空,也就是观测者是假想自己在天球之外看天球,这与我们实际看到的星空和星座刚好相反。本期我们介绍的戈托尔夫天球仪是第一个从内侧看的天球仪,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给人准确的天穹的概念,并能演示相对于其黑色背景上的星空和星座。  相似文献   
7.
陈丹 《天文爱好者》2009,(10):78-80
西塞罗作品中有关行星仪的最早记载 天球仪的一个缺点是从天球外边看天球,星座的位置与实际情况正相反(所以后来才有了从内侧看的天球仪),另一个缺点是不能表现太阳、月亮和肉眼可见的五大行星的位置变化。因此,古人除了发明和制造各种各样的天球仪,以演示恒星和它们的周日视运动外,还发明和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机械模型,  相似文献   
8.
从这一期开始,我们将讲解天象仪史前史的另一平行发展的脉络——行星仪的诞生与发展。首先介绍一下,在古人的眼里行星是什么意思,以及行星的视运动是怎么会事,也就是行星仪诞生的历史知识背景。  相似文献   
9.
在回顾光学天象仪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不提及中国制造的天象仪和它们在中国天文馆事业中所扮演的角色与所处的位置。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我国是德国、日本和美国而外,能够制造各种类型天象仪的国家。其中国产大型天象仪在北京天文馆正常运转长达30年之久,在光学一机械天象仪中是居于前列的产品;中小型天象仪早已经达到商品化和系列化的程度,不但是中国中小型天文馆的主导设备,还可以出口海外。  相似文献   
10.
《奇妙的星空》(以下简称《星空》)是北京天文馆2011年暑期为广大公众和青少年精心打造的一档天文科普大餐。这是首次在全天幕数字投影系统加最新光学天象仪的剧场中演绎美丽的星空之旅。本节目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