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国4300 m高度上的高能宇宙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有恒 《天文学进展》2003,21(4):318-333
随着γ射线天文学的兴起,10年前在西藏高原海拔4300m的羊八井谷地,出现并成长着一个国际知名的宇宙线实验站。其中日合作的ASγ阵列在国际同类实验中,首先观测到了蟹状星云的Multi-TeV稳定γ射线发射及活动星系核Mrk 501在1997年、Mrk 421在2000年的Multi-TeVγ射线强爆发,独家测出了反映太阳和行星际磁场状态的宇宙线太阳阴影的偏移并将之用于太阳活动变化的监测,利用高海拔优势及乳胶室和Burst,探测器与阵列的联合实验进行了超高能宇宙线能谱和成分的研究。以高阻板探测器(RPC)地毯式阵列迈入≈100GeV空白能区的中意合作ARGO(Astroparticle physics Researchat Ground-based Observatory)计划,已进入大规模安装调试阶段。欲牢固占领Multi-GeV-TeV能区和满足对高可变、大峰流、短时标河外γ源的观测所需的高海拔巨型大气契仑可夫光成像望远镜计划5@YorG,也正在酝酿之中。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个太阳脉冲和经变耀斑中高能太阳宇宙线电子能谱的形成模型,探讨了高能电子通过日冕捕获区的库仑损失、轫致辐射和同步辐射等物理过程,首次研究了日冕等离子体尾场对太阳宇宙线电子的加速及其能谱的形成.所得结果和观测谱能很好地符合,从而较合理地阐明了脉冲耀斑和经变耀斑两类太阳宇宙线高能电子谱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4.
本文研究了1971-1980年间51个大于3%的宇宙线福布希下降对我国185个气象站上空雷暴活动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雷暴活动对福布希下降的短期响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在一些区域中福布希下降后雷暴活动明显增强,而在另一些区域中明显减弱,在这些明显响应区中,雷暴活动在福布希下降前后的差异显著性分别通过了10-2-10-6置信度检验.这些响应区所在的地理位置与雷暴活动对耀斑爆发的响应区相互对应,但响应性质恰恰相反.这些结果给太阳活动与地球短期天气相关机理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事实根据.  相似文献   
5.
6.
来自宇宙深处的天体使者——宇宙线 上篇提及的观测对象都是电磁波,而宇宙射线(简称宇宙线)是来自宇宙深处的物质粒子,包括各种原子核和孤单的电子。各种原子核约占宇宙线总量的99%,电子约占1%。在多种原子核宇宙线中,约90%为质子(氢原子核),α粒子(氦原子核)约占9%,各种重元素原子核约占1%。另外,还有极少量的正电子和反质子。  相似文献   
7.
使用最近期的GRO库中EGRET的γ射线数据,研究了逆康普顿散射对中等银纬区银河弥漫γ射线的贡献。采用了两种分析方法:其一为本文的新分析方法,其中银河宇宙与星际气体相互作用的γ射线的发射率q/4π由γ射线数据本身确定;其二为通常的分析方法,即q/4π由使用了局部银河宇宙线强度的观测值的理论估计给出。通过分析,我们获得了两种方法中逆康普顿散射的贡献与能量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逆康普顿散射的贡献是大的。  相似文献   
8.
《天文爱好者》2008,(1):20-23
与嫦娥共舞,邀女神同歌;高能宇宙线源头探明;“冷暗物质模型”获得新证据;地外行星探索渐入高潮;木星、土星、火星探测各有斩获;  相似文献   
9.
宇宙信息     
《天文爱好者》2008,(5):45-49
我国首次在南极冰穹A观测到变星;英特尔启动防宇宙线计划;英国巨石阵首次挖掘获突破将揭建造之谜;金星的演化之谜逐步破解;火星上的流星秀。  相似文献   
10.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arge High Altitude Air Shower Observatory, LHAASO)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平均海拔4 410 m,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地气候,天气变化迅速。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Wide Field of view Cherenkov Telescope Array, WFCTA)是LHAASO三大观测阵列之一,需要在晴朗的夜晚工作。为保证望远镜的正常运行,需要时刻检测雨雪情况,保证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在雨雪天气时及时关闭。但由于气温过低,传统的雨雪传感器在站点不能正常工作,因此需要改进仪器增加加热装置。通过实验室研究完成了加热装置设计,并在现场进行了实地检测。结果表明,高灵敏度雨雪传感器可以在站点低温环境下使探测表面温度保持在零度以上,可以实时有效地监测雨雪天气,为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的正常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