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2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1-2003年南极中山站175天全天空摄像机观测,对午后多重极光弧的出现率及其与Kp指数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午后多重极光弧出现率呈一单峰分布,最大发生率出现在1445UT(1645MLT),其位置在1500MLT极光热点(1300-1700MLT)近夜侧的部分。与地磁活动指数Kp的相关统计分析表明,Kp值为2-3之间时多重极光弧有较大的出现率,这说明中等地磁活动情形下午后多重极光弧有较高的出现率。事件分析表明多重极光弧的强度变化与地磁Pc5脉动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并且有类似的频谱特征,这说明午后多重极光弧可能与同时出现的Pc5地磁脉动有关。  相似文献   
2.
南极中山站电离图所显示的高纬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冲  吴健 《南极研究》1995,7(1):50-58
在南极中山站使用TD-4A测高仪,从1990年3月至今已取得了10万余帧的电离同图记录。由于中山站处在极尖区附近这样一个特殊位置,所以这些电离图能显示出大多数高纯现象,诸如极光卵现象,FLIZ现象,倾斜Es和空白现象,F区磁纬中午现象,E和D区的粒子沉降效应,以及粒子E层现象等。  相似文献   
3.
用1978年和1982年36个磁暴期间的太阳风、行星际磁场(IMF)和地磁资料,分析和检验已有的两类太阳风-磁层能量耦合函数.结果表明:Akasofu提出的耦合函数ε能大致地预报亚暴和磁暴的发生。ε开始起重要作用时即出现亚暴;电离层能耗达到饱和值是发生磁暴的标志。ε与磁层体系能耗之间有接近于对数量的线性关系.用1978-1986年的资料,分析环电流和极光区电离层能耗在121个太阳自转周内的分布表明,日面上可能存在相对持久的活动区域  相似文献   
4.
针对基于全天空极光图像的极光事件自动分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方向能量二元编码重组表征的自动分类方法。首先,通过对多个方向上能量分解来描述极光事件中的局部纹理和各个方向上的运动信息,并且结合分块策略获得极光事件的全局形态信息;然后,借鉴一种二元编码重组的方式对多个方向能量进行融合,从而使得极光事件的表征具有同时表征局部纹理、全局形态和运动信息的能力。该表征方法完全不依赖于极光事件的长度,可用于表征不同持续时间的极光事件,并且不需要复杂的训练过程。利用最近邻和支撑向量机分类器分别对从中国北极黄河站拍摄到的极光图像中挑选的特定极光事件进行自动分类,结果表明,与其他两种典型的动态纹理描述方法相比,本文所提出的表征方法结合最近邻分类器,得到了最好的分类效果,能有效用于极光事件的分析,为海量数据中的极光事件自动分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roral oval pattern, i.e., location, size, shape, and intensity, and the auroral electrojet activity index (AE index) is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the maximal auroral intensity is elliptically distributed, and the lengths of semimajor and semiminor axe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AE. The intensity along the normal of the auroral oval can be satisfyingly described by a Gaussian distribution, and the maximum and the 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of the Gaussian distribution ave both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AE. Based on these statistical results, a series of experimental formulas as a function of AE are developed to calculate the location, size, shape, and intensity of the auroral oval. These formulas are validated by the auroral images released by SWPC/NOAA.  相似文献   
6.
极光与流星     
云居 《天文爱好者》2009,(12):38-40
极光(Aurora)以其瑰丽的色彩和流动的形态给人带来无穷的幻想。博闻多识的亚呈士多德称其为“天上的裂隙”(Chasms),北欧神话认为那是女武神们驰骋天际时铠甲反射的光芒,在中国传说中则是烛照极地临驭风雪的北国烛龙……它的名字虽然是罗马神话中的曙光女神,却是源自科学史上一次并不美丽的争论。  相似文献   
7.
8.
基于北极黄河站观测的日侧极光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基于中国黄河站全天空极光观测对日侧弥散极光与喉区极光研究的最新进展。首先,利用黄河站极光观测,对日侧弥散极光展开系统性分类与统计研究,对这一重要空间物理现象取得新认识,指出日侧弥散极光对研究日侧外磁层冷等离子体的分布、形成及磁鞘粒子进入磁层都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同时发现并定义了一种新型分立极光结构——喉区极光,并推断其可能对应磁层顶的局地变形。喉区极光是指发生在电离层对流喉区附近、从极光卵赤道侧向低纬方向延伸出来的分立极光结构。全天空极光观测表明喉区极光走向大致与电离层对流方向一致。之后,观测验证了喉区极光对应磁层顶局地内陷式变形的推测;统计发现喉区极光是一种非常高发的现象,对应的磁层顶变形尺度可达2—3 Re,并指出这种变形最可能由磁鞘高速流冲击磁层顶产生;发现在喉区极光产生过程中还可能触发磁重联;证实伴随喉区极光的产生,磁鞘粒子会进入磁层并诱发产生一种新型弥散极光。通过喉区极光研究,可以将已有的磁鞘瞬态过程研究和触发式磁重联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太阳风-磁层耦合过程形成一种新的认识,即:在磁鞘中局地产生(而不是存在于太阳风中)的瞬态过程可以在日下点附近频繁地导致磁层顶局地变形、触发重联、引发系列地球空间效应,可能对太阳风-磁层耦合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性。以此为基础,讨论了日侧极光研究引出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王菲  杨秋菊 《极地研究》2018,30(2):123-131
极光是由带电粒子经磁层—电离层碰撞大气而产生的。面对形态各异、演变过程复杂的极光图像,对其合理分类为进一步探究日地电磁活动和能量耦合等空间物理问题奠定了基础。针对该问题,引入深度学习的方法,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自主表征极光特征并实现极光图像分类。该方法对2003年北极黄河站越冬观测的38 044幅和8 001幅典型极光图像分类正确率达93.17%和91.5%;自动识别2004—2009年观测数据的极光形态,4类极光时间分布规律与三波段激发谱能量分布基本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极光表征方法,能有效实现极光图像的自动分类。  相似文献   
10.
用随机变形图案分析法计算极光全天空图象的移动速度。与过去直观估计方法不同的是,这样得到的是极光的整体移动速度或整个极光图象的平均速度,而不是个别部分(如最亮部分、边缘或某条亮射线等)的速度。对1997年6月23日一段持续100秒的平静带状极光记录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到极光东西向移动的最大速度为2.8km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