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天文学   9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86年2月4日太阳耀斑的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乌鲁木齐天文站的H_α耀斑及3.2cm射电流量观侧资料、云南天文台的黑子精细结构照相和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的向量磁场图,对1986年2月4日的六个耀斑的形态相关及演化联系,特别是0736UT 4B/3X大耀斑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结果是: 1.4日大耀斑的初始亮点和闪光相的主要形态演化,与活动区中沿中性线新浮现的强大电流/磁环系密切相关。后者的主要标志是沿中性线的长的剪切半影纤维及它两端的偶极旋涡黑子群(1_3F_3)。 2.上述大耀斑与1972年8月4日0624 UT大耀斑爆发的磁场背景及主要形态特征相似,表明两者的储能和触发机制可能相同。 3.大耀斑爆发的H_α初始亮点,双带出现,环系形成,亮物质抛射和吸收冕珥等现象同3.2cm射电流量的变化在时间上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4.重复性的前期小耀斑爆发位置和发展趋势与大耀斑的主要形态及演化特征相似。它们相对于剪切的纵场中性线两侧的位置相近或相同。因而,可以看作上述强大电流/磁环系不稳性发展过程中的前置小爆发。  相似文献   
2.
太阳微波M型爆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北京天台1998年4月15日观测到的一个太阳微波M型爆发事件。M型爆发实质上是III型爆发的一个次型,它由两个连续的U型爆发所组成,即爆发源在同一个磁环中由于磁镜的作用而连续往返运动后的轨迹,但是在低时间分辨率(0.2s)记录资料中却是U型爆发的形态。因此高时间分辨率(8ms)的记录资料能更准确地反映M型爆发源的真实运动情况。对比组成M型爆发的两个U型爆发,可以看到,该磁环很可能处在下降的演化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磁环(电流环)在耀斑的贮能和释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贮存于环中的磁能可能通过两种方式经由磁重联而散逸,即磁环的相互作用和环的扭转,并给出一些观测证据和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国家天文台微波(1.0-2.0 GHz和2.6-3.8GHz)射电频谱仪于1998年9月23日观测到了一个稀少事件,它是一个伴生多重周期脉动、Ⅲ型爆发和类I型噪暴的复杂射电Ⅳ型爆发,着重介绍该爆发所具有的多重长周期(约7.3、4.9、3.7、1.2和0.4分钟)脉动成分。这个长周期脉动可能是归因于在封闭环中的驻波模式,由于光球层速度场驱动的MHD的Alfven驻波横穿磁场,导致了对射电辐射的调制。此外,由于这些脉动存在向下的运动,也不排除在一个封闭环或开放场结构中传播的扰动引起振荡的可能性。因为Alfven波的共振与光球层5分钟振荡模式相联系,所以甚长周期的脉动可能来自光球层驱动源的假设,可以说明日冕磁环和光球层之间存在一个互相耦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北京天文台1998年4月15日观测到的一个太阳微波M型爆发事件.M型爆发实质上是Ⅲ型爆发的一个次型,它由两个连续的U型爆发所组成,即爆发源在同一个磁环中由于磁镜的作用而连续往返运动后的轨迹,但是在低时间分辨率(0.2s)记录资料中却是 U型爆发的形态.因此高时间分辨率(8 ms)的记录资料能更准确地反映M型爆发源的真实运动情况.对比组成M型爆发的两个U型爆发,可以看到,该磁环很可能处在下降的演化阶段.最后讨论该磁环可能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6.
亚秒级U 型爆首次由北京天文台2 .6 - 3 .8GHz 高时间分辨(8 ms) 太阳射电频谱仪报道。本文对这些环状结构的时间和空间演化进行了研究,并和相关的光学、X 射线及其它射电波段的观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史忠先  栾蒂 《天文学报》1997,38(3):257-263
本文描述NOAA6233活动区中的一组双带耀斑及和与之有时间相关性的NOAA6240中的单带耀斑的磁场位形.并着重讨论由观测推断出的磁场拓扑联接性.分析表明:三个单耀斑发生在正极磁区里,与发生在δ黑子区中的双带耀斑,可能有远距离磁环相联系.这一高位磁环与δ黑子中的低位剪切磁环柑互作用,可能是能发双带耀斑的直接原因.在双带耀斑能量初始释放中被加速的电子,可能是沿着高位磁环或磁拓扑分界面(NOAA 6240与NOAA6233间)传播,并导致NOAA6240中的单带耀斑.因此这些单带耀斑都可能是双带耀斑的相应耀斑.  相似文献   
8.
耀斑与磁环拓扑界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忠先  王海民 《天文学报》1995,36(2):181-187,T004
北京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站和美国大熊湖太阳天文台的矢量磁图系列,已经允许从观测上证认活动区内的磁环系统,及磁环之间的拓扑界面。本文作者基于1993年4月6日至12日,对NOAA7469连续的矢量磁场观测,首次对一个活动区内的磁环系统和磁环之间的拓扑界面作了观测证认,这些拓扑界面的特征是:1)矢量磁场在界面附近高度剪切;2)在界面两边,有很强的纵场梯度(约0.1高斯/公里);3)在观面两边磁对消,对消  相似文献   
9.
史忠先 《天文学报》1996,37(1):43-50,T003
在一些活动区中,耀斑与光球层磁对消的密切关系,已被观测确认,磁对消先于耀斑几小时到一天,此时,色球视向速度场呈现特定的式样,即在磁环拓扑界面上,出现紫移窄带,而耀斑亮块均落在拓扑界面两边的红移区,这一观测事实支持磁对消为低层大气的磁重联,并证实这种重联与日冕中的能量快速释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