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伊利石层间钾释放的远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耘 《矿物学报》1996,16(4):340-348
本文介绍了新近研究层间交换的远红外方法,并用该方法研究了金砂伊早石层间交换的性质,随着温度的升高,伊利石的远红外谱段从108cm^-1向低波数方向偏移,300C时为107cm^-1,500℃时为1000cm^-1,700℃时为98cm^-1,同时,伊利石的释钾程度也伴随着增加,远红外谱同释放钾的能力有一清楚对比,因此可以用远红外方法预言伊利石释钾的能力,最后,利用量子化学计算的PM3方法首次从理论  相似文献   
2.
利用VLBI档案数据研究了5个在40%阿雷西博河外HI巡天天区(α.40天区)发现的具有本征HI吸收线的星系,分析了它们在毫角秒尺度下的射电结构及亮温度TB,并计算了星系的q值(远红外流量与射电流量密度之比)以及利用WISE(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数据对星系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3.
利用航空远红外遥感技术探测地下热管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使用澳大利亚致密阵(ATCA)在1.4GHz上观测一个极 度的IRAS星系样本。在这个样本所包括的37个IRAS星系中,探测到19个源的射 电发射 ,获得了它们的射电参数,如峰值位置,射电流量等。该样本的射电功率范围在22.9〈logP1.4G(W/Hz)〈23.8,本文给出了观测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6.
用紫金山天台青海站的13.7m射电望远镜以27个强IRAS远红外源(流量F100μm≤500Jy)进行了CO(1-0)的谱线预测。观测表明,27个强IIRAS源全部与分子云成协,产与大质量星的形成或早期演化有关。其中13个源是第一次给出CO(1-0)的谱线测量结果,本对这一类源CO发射的性质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单细胞藻类是鱼、虾、贝类等苗种生产的重要基础性活饵料.探索单细胞藻的培育新技术对于解决饵料藻类生产中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远红外纳米陶瓷具有改变水分子团簇结构诱发生物效应的功能.本试验在叉鞭金藻(Dicrateria sp.)培养瓶中放入远红外纳米陶瓷材料一枚,其他培养条件与对照组相同,在培养结束时,置入纳米陶瓷的试验组的最高藻密度为345.3×104~397.8×104cells/cm3,而所有对照组在平台期能达到的最高藻密度为293.8×104~323.0×104cells/cm3,平均增长约20%,试验组达到最大密度的时间比对照组达到最高密度的时间提前了2~4d,试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远红外纳米陶瓷可促进叉鞭金藻的生长,具有生产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唐歌实  吕静 《天文学报》1996,37(4):404-420
为揭示大质量星形成及早期演化中的一些重要特征,根据IRAS的流量,选择了一批F100μ≥500Jy的强远红外源,它们大多是处于恒星形成或早期演化阶段中的大质量的天体,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米射电望远镜,对它们进行了22GHz水脉泽的搜寻,得最11个新的水脉泽源。  相似文献   
9.
按照计划,2009年初欧洲的“赫歇尔”和“普朗克”天文卫星将一起升空,发射到第二拉格朗日点(L2)。这一位置距离地球150万千米,可以提供理想的温度和操作环境,能够与地球保持稳定的无线电通信,并保证观测时间的不间断,是国际天文观测计划选定的最佳位置。它可观察人类以前从未知晓并只有通过远红外光谱才能观测到的宇宙物质,对红外空间天文学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煤体对气体进行吸附/解吸过程的本质是气体分子和煤基质表面分子或原子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发生相互作用的本质是能量变化,为了深入研究远红外作用下煤层气吸附/解吸过程及能量变化规律,利用自主研制装置进行远红外作用下不同含水率煤样对CO2的吸附/解吸实验,然后利用远红外热辐射原理所得的吸附/解吸能量公式对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得到不同含水率煤体吸附/解吸过程能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远红外作用下,解吸率虽然随含水率增大呈下降趋势,但是下降幅度明显减小,远红外作用可以降低水分对煤层气吸附/解吸能力的影响;远红外作用下不同含水率煤体对气体吸附/解吸过程是一个物理变化,从能量角度可以解释该过程,其变化规律与等温吸附/解吸过程相吻合。研究结果丰富了煤层气增产技术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