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国外用于测定度盘分划改正的几种方法,并分析了固定角距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详细叙述了组合固定角距法测定对径改正的原理和计算公式;并且讨论了两对显微镜之间夹角变化以及显微镜比例尺变化对对径改正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修正方法。用固定角距法所测的对径改正精度可达±0″.009。  相似文献   
2.
子午线弧长公式的简化及通用高斯投影计算程序介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正才 《测绘工程》2001,10(1):55-56,62
通过简化子午线弧长公式,给出适用于各种椭球的通用高斯投影实用公式,并简单介绍依此编制的通用高斯投影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3.
仪器误差的精确测定和消除对于提高子午环的观测精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简单介绍了低纬子午环的观测原理和仪器结构,系统地探讨了它的各种仪器误差的来源、测定和处理方法。为了进一步完善采用组合固定角距法测定对径改正的方法,在第三章,研究了提高对径改正测量精度的方法,重新推导了对径改正的计算公式,并就某些具体的条件,对其进行了模拟验证,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低纬子午环上电水准器的工作原理;讨论了电水准器在测定定位盘上盘的水平差时,其Deticon的比例尺的测定方法及其测量精度;讨论了电水准器中狭缝倾斜量的测量方法;最后给出了水平差的测量范围以及可达到的精度,证明低纬子午环对轴系的要求是比较低的,而水平差的测量精度是相当高的。  相似文献   
5.
DCMT活动光栅的控制系统是主测微器的主要部分,本控制系统操作灵活,它既能联机工作又能脱机工作,并具有自动报警和自动复位功能。主测微器承担测定天体和5个自准直像的位置,要比传统的活动光栅复杂得多.本设计的独特之处在于用分区、分时并配以光栏控制诸方法确定全部像的位置。保证了所有的观测在同一个系统之内.经一年来的实际观测证明,本系统精度优于0”.03,达到了同类别微器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子午链台站地震地磁前兆异常以及地球空间环境变化等研究方向的需求分析,利用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结合地震数据专家(DatistEQ)软件,设计子午链台站地磁指数报告自动产出系统。该系统通过低代码、敏捷式开发工作流程,连接不同功能节点,可以实现用户定制化、数据标准化、功能智能化的系统报告产出。通过本地或者云端一键流程化工作,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发送到科研工作者或其他需求者,简化工作流程,优化数据处理,实现高效率产品产出。  相似文献   
7.
“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简称子午工程)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开工建设的第一个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子午工程利用沿东半球120°E子午线附近和北纬30°N附近的15个综合性观测台站,运用无线电、地磁、光学和探空火箭等多种探测手段,连续监测地球表面20—30km以上到几百公里的中高层大气、电离层和磁层,以及十几个地球半径以外的行星际的空间环境参数。它将为我国各类用户提供完整、连续、可靠的多学科、多层次的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数据。子午工程总投资1.67亿元,建设期3年,子午工程整体科学寿命预计超过11年。  相似文献   
8.
光电测微器是中-丹水平子午环最关键的部分.本文介绍了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思想.根据长期对仪器的测试和观测结果分析,表明系统完全达到设计要求,同时为下一步改装成CCD终端,观测极限星等达17m.5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因枢轴不规则和两个叉臂的温差引起水平轴指向漂移的影响;详细叙述了用轴准直器测定和修正这种影响的方法;并且给出了测定轴准直器参数的方法。精度估计表明,在低纬子午环上使用了电水准器和轴准直器后,对枢轴的加工精度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并且降低了对轴系稳定性的要求,然而测量和修正这些误差的精度却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10.
《Comptes Rendus Geoscience》2018,350(8):487-497
Gnomon is the oldest astronomic instrument, as its use is attested as early as the second millenium B.C. It allowed the ancients to ascertain the Earth's main basic parameters, such as its movement relatively to the Sun. The use of gnomon was generalized in numerous antique civilizations. It was constantly improved up to reaching a precision of a few seconds of degree for the inner meridians built in Europe during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ies. More remarkably, it was used during the 21st-century space mis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