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
We have observed the time-height vari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using a Radio Acoustic Sounding System (RASS) which consists of the MU radar and a high-power acoustic transmitter. The fast beam steerability of the MU radar has made it possible to measure temperature profiles in a fairly wide height range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5–11 km), even under intense wind conditions. Observations were continued for about 32 hr on 24–26 December, 1986 with a time-height resolution of 30 min and 150 m.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the tropospheric jet was so intense that the acoustic wavefronts were severely distorted. Using wind velocity profiles observed by the MU radar we have numerically estimated the propagation of acoustic wavefronts, and further determined favorable pointing directions for the MU radar to receive significant backscattering from refractive index fluctuations produced by the acoustic waves. Conventional radiosonde soundings were carried out every 6 hr, which showed a temperature decrease of 4 K/day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Temperature profiles taken by RASS agree well with the radiosonde results.  相似文献   
2.
晴空热对流泡的风廓线雷达探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中将风廓线雷达和无线电-声探测系统探测资料用于边界层晴空热对流探测研究.结合探测事例分析了晴空热对流的演变过程和热对流对上层空气的加热效应.在热对流初期,对流高度逐渐抬高,伴有较强上升速度的热对流泡逐渐升高的现象.在热对流旺盛期,热泡合并现象明显,不论是上升还是下沉气流瞬时速度都可以超过1 m/s,可以在约2 km的高度范围内形成一致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并形成闭合环流、周期约1 h.在热对流消退期,对流高度逐渐降低,上升运动变得相对和缓并维持较长时间.在热对流过程中,热泡运动造成气层温度的起伏,热泡与周围温度差可以达到2-4℃.探测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可以探测到晴空热对流泡.并且,风廓线雷达资料具有很高的时间和高度分辨率,可以精细刻画热对流泡的时空分布和演变,配合无线电-声探测系统还可以精确探测热泡温度分布及其对周围温度垂直分布的影响.通过对晴空热对流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的初步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和加深了对热对流泡和边界层热对流运动特征的了解.借助风廓线雷达探测可有效改善低层大气探测,有利于开展低层大气动力与热力过程的数值研究,对于中尺度模式、降水预报的改进等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测温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安建平  卜祥元  贾晓星 《气象》2006,32(10):52-56
风廓线雷达在气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风廓线雷达基础上增加电声测温系统(RASS)实现大气温度实时探测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办法。文中介绍了已实现的某RASS系统设计,讨论了RASS测温的原理,针对RASS测温的精度、高度、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性能分析,论述了系统的实现方案,最后给出了该RASS的实际测温结果和测温谱图,验证了该设计满足系统要求,能实现实时测温。  相似文献   
4.
1引言金牛T型星(TTaur1)是一类低质量(<3*O)光谱晚型(晚F、G、K和M主序前类太阳恒星.依据其H。发射线的强弱可分为两类:经典TTauri星(CTTS)和弱发射线TTauri星(WTTS.一般认为,CTTS的地发射线等值宽度在15A以上,具有强的红外和紫外色余,并有CallH、K发射线,而且其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分子云密集区.CTTS具有尘埃包层或吸积盘,有些还伴有分子外向流、HZO脉泽等质能外流,在红外源的分类中山属11型红外源.由于CTTS有着很强的H。发射线,绝大多数***s是利用民巡天观测发现的K‘」.而***s则没有***…  相似文献   
5.
大气廓线综合探测系统及其应用技术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介绍了大气廓线综合探测系统——风廓线仪与RASS雷达的工作原理,并以具体实例来说明这种探测技术在国外高空探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它可以被用来推算湿度廓线,探测锋的热动力结构与垂直风结构,诊断热带地区行星边界层和降雨云系统。通过对中日科技人员2002年夏季在安徽省肥西县进行的中尺度天气观测试验资料分析,阐述了用风廓线仪和RASS雷达资料反演0.2~2.2km高度范围内湿度廓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在沙尘天气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敏仲  魏文寿  何清  王柯  王娟 《中国沙漠》2011,31(2):352-356
为利用风廓线雷达(WPR)开展沙尘天气研究,分析了2010年4月19—20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WPR探测沙尘天气个例。研究表明,WPR可以在沙尘天气工作,其探测资料能及时反映中小尺度三维流场特征,通过WPR提供的水平风场、信噪比(SNR)、垂直速度、大气温度等资料,可从多角度了解沙尘天气过程。在此次过程中,信噪比出现了比较清晰的大值层,SNR大值层所处高度初步认为是沙尘被输送的高度,SNR大值出现和结束的时间既对应着沙尘天气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低空风场出现切变的时刻,正好对应扬沙天气的开始,低空风向转为东风和东南风的时刻正是强沙尘暴开始的时间,低空东风的维持是此次沙尘天气发生的动力条件。此外,RASS系统能监测到沙尘天气过程前后低空大气温度的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