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36篇
  免费   1605篇
  国内免费   1775篇
测绘学   514篇
大气科学   398篇
地球物理   1321篇
地质学   6325篇
海洋学   835篇
天文学   17078篇
综合类   389篇
自然地理   1656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444篇
  2021年   406篇
  2020年   382篇
  2019年   390篇
  2018年   330篇
  2017年   315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471篇
  2014年   457篇
  2013年   501篇
  2012年   545篇
  2011年   558篇
  2010年   555篇
  2009年   1934篇
  2008年   1810篇
  2007年   2094篇
  2006年   2119篇
  2005年   1863篇
  2004年   1989篇
  2003年   1788篇
  2002年   1536篇
  2001年   1362篇
  2000年   1164篇
  1999年   1074篇
  1998年   1250篇
  1997年   407篇
  1996年   257篇
  1995年   378篇
  1994年   401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145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104篇
  1986年   90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7篇
  1905年   3篇
  1900年   3篇
  189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毫秒脉冲星的自转频率非常稳定,提供了一种独立的基于遥远自然天体并能持续数百万乃至数十亿年的时间基准,具有稳定性强、运行时间长、服务范围广等特点.为了减弱毫秒脉冲星计时观测中各种高斯噪声对脉冲星时的影响,研究了一种基于双谱滤波的综合脉冲星时构建算法,处理分析了国际脉冲星计时阵(International Pul-sar Timing Array,IPTA)最新发布的4颗毫秒脉冲星(PSR J0437-4715、J0613-0200、J1713+0747和J1909-3744)的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综合脉冲星时的稳定性,并与构成国际原子时(International Atomic Time,TAI)的4家授时单位原子钟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双谱滤波算法能够较好地抑制观测噪声,提高综合脉冲星时的稳定性.相比于经典加权算法,综合脉冲星时1 yr、10 yr稳定度从7.77×10-14、8.56×10-16分别提高到1.50×10-14、3.50×10-16,单脉冲星时稳定性的提升也类似.同时发现,综合脉冲星时稳定性在5 yr及以上时间尺度上优于原子钟稳定性,可用于改善当前原子时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3.
黑洞X射线暂现源的迷你爆发是一类峰值光度较低、持续时间较短的爆发.由于观测数据较少,其物理机制仍不清楚.利用RXTE (Rossi X-ray Timing Explorer)卫星从2001年1月28日到3月14日的数据,研究了黑洞X射线暂现源XTE J1550–564 2001年迷你爆发的X射线能谱特性.发现在本次迷你爆发中, XTE J1550–564的X射线能谱可以用幂律谱很好地拟合.整个爆发的硬度强度图不是标准的q型,而是一直保持在最右侧.此外,还分析了此次爆发谱指数Γ与未吸收的2–10 keV能段的X射线流量F_(2–10 keV)的相关性,发现Γ-F_(2–10 keV)呈反相关关系,且谱指数Γ∈[1.35, 1.72].上述结果表明2001年这次爆发一直处于低/硬态,它的X射线辐射主要来自于辐射低效的吸积模式,如ADAF(Advection-Dominated Accretion Flow).  相似文献   
4.
300 BC-1900 AD无定河流域城镇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佟彪  党安荣  许剑 《地理学报》2019,74(8):1508-1524
通过分析和整理从战国中晚期(约300 BC)至清末(约1900 AD)无定河流域历代县级及以上城址的位置、兴废年代数据,结合行政区划沿革、经济社会发展、政权更迭等资料,分析流域城镇格局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表明:① 受气候周期性波动影响,无定河流域城镇的兴起与衰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城镇几何中心的移动轨迹具有明显的“西北—东南”向潮汐性运动特征;② 城址存续年限普遍较短,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流域内曾存在过4个阶段性中心城镇,中心城镇移动的方向和过程与城镇几何中心的潮汐性移动过程趋势一致;③ 流域城镇空间格局可分为3种类型,即秦汉与隋唐时期的沿河流谷地分布,宋、明两代的沿边境线与长城分布,以及元、清两代集中于流域下游分布。流域城镇未来的发展布局应重视气候变化对城镇分布的长期影响,关注区域环境的脆弱性,合理安排城镇体系发展规模与布局。  相似文献   
5.
We present our observations of the galaxy UGS 5600 with a long-slit spectrograph (UAGS) and a multipupil field spectrograph (MPFS) attached to the 6-m Special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 telescope. Radial-velocity fields of the stellar and gaseous components were constructed for the central region and inner ring of the galaxy. We proved the existence of two nearly orthogonal kinematic subsystems and conclude that UGC 5600 is a galaxy with an inner polar ring. In the circumnuclear region, we detected noncircular stellar motions and suspected the existence of a minibar. The emission lines are shown to originate in H II regions. We estimated the metallicity from the intensity ratio of the [N II]λ6583 and Hα lines to be nearly solar, which rules out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polar ring was produced by the accretion of gas from a dwarf companion.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