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7篇
  免费   1854篇
  国内免费   2300篇
测绘学   1398篇
大气科学   1964篇
地球物理   1770篇
地质学   5039篇
海洋学   1984篇
天文学   238篇
综合类   918篇
自然地理   2470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318篇
  2021年   364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929篇
  2013年   607篇
  2012年   1063篇
  2011年   1056篇
  2010年   702篇
  2009年   822篇
  2008年   1120篇
  2007年   699篇
  2006年   622篇
  2005年   792篇
  2004年   542篇
  2003年   405篇
  2002年   348篇
  2001年   289篇
  2000年   319篇
  1999年   344篇
  1998年   327篇
  1997年   359篇
  1996年   303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227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206篇
  1991年   196篇
  1990年   163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0篇
  1954年   9篇
  1950年   6篇
  1948年   6篇
  1942年   5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廷一 《国土资源》2003,(10):12-21
倘若说“9·11”事件构成了对西方世界的沉重打击的话,那么2003年春夏之交的SARS则构成了对东方世界的沉重打击。这打击带来的沉重气氛,虽然已过去几个月了,但至今想来,仍让国人刻骨铭心。 中国新一届政府面临了考验,每一个中国人都面临了考验。 面对瘟神,举国上下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SARS展开了殊死博斗。 危机暴露出旧模式中的弊端,渲染着改革的迫切性。 阳光总在风雨后。痛定思痛,让人震颤,让人了悟。  相似文献   
2.
基于ITRF2000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评述了卫星重力大地测量的最新发展及其对地球科学的重大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物理构造与海洋动力学,以及大陆,冰川和海洋的相互作用,改善现有地球重力场模型(包括精度和空间解析度)是非常重要的。IUGG等国际组织对此已经强调了很多年。最近,由德国的GFZ(GeoForschungsZentrum),美国的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tration)以及欧洲宇航局ESA(European Space Agency)开发研制了最先进的地球监测技术-SST(Satellite-to-Sateilite Tracking)。其主要特点是利用现有的GPS连续追踪新发射低轨道卫星,并由低轨道卫星对地球重力场作精密观测。已经发射和即将发射的卫星有3颗:GHAMP(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 for Geophysical Research an Application)已经于2000年发射;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rt)定于2002年发射;GOCE(Gravity Field and Steady-state Ocean Cirulation Explorer)计划2004年发射,它们可以统称为重力卫星。载有SST技术的人造卫星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具有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和高空间解析度的全球重力场和大地水准面模型,加强人们对地球内部构造的理解并为海洋和气象研究提供更好地参考。上述3个重力卫星工作在有明显区别的不同波谱内,它们有不同的科学应用,仅有一小部分重合。所以,就应用而言它们是完全互补的。它们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将是广泛的,特别对于固体地球物理学,海洋学以及大地测量学等领域,它们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其意义不亚于GPS。  相似文献   
4.
资源研究中专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
《国土资源》2004,(11):50-50
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地质公园——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10月23日正式开园。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刘东生为公园题词:“洛川黄土是认识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三大支柱之一的标准地点,对它进行保护对世界的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近日,国家发改委组织中煤国际工程研究总院等设计、咨询单位编制了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全国共设立13个大型煤炭基地,由98个矿区组成,其中河南基地由鹤壁、焦作、义马、郑州、平顶山、永夏6个矿区组成。  相似文献   
7.
水热条件下配合物水解及可逆与不可逆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热条件下配合物水解及可逆与不可逆反应王玉荣(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配合物水解,可逆与不可逆,实验研究水解作用是水参与地球化学反应过程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化学反应过程。天然矿物大多是不可逆反应的产物。红海海底现代沉积铁矿是...  相似文献   
8.
9.
张睿 《海洋世界》2006,(6):27-33
如果你正在搜集热心的人是如何动员起来帮助一个物种的故事,那么全球范围的拯救大海龟行动将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不是世界各地人们的积极参与,能在海洋中游过数千千米的这些古老生物,虽然寿命超过人类,但可能已经彻底灭绝了。  相似文献   
10.
How land-cover has been changed by human use over the last 300 years is one of the five overarching questions guiding the Land-use/Cover Change (LUCC) Science/Research Plan. China has variety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providing unique data superiority. S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rmland area in Shandong Province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are summarized firstly: 1) the rising trend of farmland area was striking; 2) farmland area had re-markable fluctuation; 3) farmland area per capita decreased dramatically; 4) wasteland reclamation index increased rapidly. Then, the driving forces of farmland area change are analyzed. It is concluded that natural and human factors are jointly influential. Among the driving forces, human dimensions are the main factors of farmland area change,which direct the general tendency of the changes mentioned above. And the natural factors influence the stability of farmland area as well. Variation of the natural factors would act as the major contributory factor to farmland area change during years or periods of abrupt climatic changes, or during the intensive occurring periods of natural hazards.Besides, the passive aspects of human factors, such as war chaos also influenced the fluctuation of the farmland area.Thi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it is feasible to study the land-use/cover change by Chinese historical literatures, which has huge potential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picture of the growing dominance of human land-use and land-cover pat-terns that can be used in many global change research oroi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