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148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若把河口潮位时间序列简单地看为单输入和输出线性系统模型的输入输出信号,借助频谱分析可以将它们在频域内的关系建立起来,用来进行潮位序列的插补,带通滤波技术的应用可使模型的计算精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具有复杂分布的随机量的总体熵的估计问题,首次给出了估计熵的最小截断误差限.推导了样本熵的近似估计公式,引入最优窗宽、全局最优窗宽的算法,首次解决了样本熵的估计值不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利用LANDSAT/TM热红外通道反演地表温度的三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利用北京2004年1月28日、4月1日、4月17日、5月19日和7月6日过境的5景LANDSAT/TM影像和实测探空数据,分别运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型、覃志豪(2001)单窗算法和Jimenez-Mufioz&Sobrino(2003)单窗算法反演北京城区地表温度。通过对反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覃志豪(2001)单窗算法与基于探空数据的辐射传输方程法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提出在没有实时探空数据情况。对只有一个热红外通道的LANDSAT/TM数据源采用覃志豪(2001)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精度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4.
谢长湘 《四川测绘》1997,20(4):177-179
本文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国产不同类型的光学经纬仪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故障及原因,介绍了检查并确定其位置的方法,以及按照故障部位零件的结构对其进行科学简便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圣安德烈斯断层门多西诺三联点迁移的构造热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圣安德烈斯断层门多西诺三联点向北迁移,或北美板块的相对向南运动,驱动角落流使地幔热物质向板片窗上涌,造成地幔温度升高和部分熔融.本文通过二维暂态有限单元法计算表明,当北美盖层厚度为20km时,计算预测的地热分布、部分熔融百分比、岩浆岩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等都与实际地热、地震和地质观测很好地吻合,确认了角落流机制和它引起的暂态热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苏北超高压变质带石桥构造窗地质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苏北-胶南高压变质带("东海群""胶南群")的腹地,赣榆县石桥附近,出露一套原始结构保存完好的浅变质沉积岩系。前人称为"石桥群",时代为早元古代,不整合于"东海群"之上。1992年作者在野外一个新凿开的采石坑内发现深变质"东海群"片麻岩推覆在"石桥群"之上,其间为断层带。这个剖面展示了与前人观点相悖的证据。石桥群的微古化石研究以及与区域地层对比,定为震旦系。超高压变质带内出露的浅变质岩系厘定为"石桥构造窗".这将直接影响对苏鲁造山带和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与演化的重塑。  相似文献   
7.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地热史与油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是在晚白垩世-古新世区域隆起背景上形成的新生代板内裂陷。其构造演化经历了穹窿作用→火山作用→裂陷作用→热沉降作用等阶段,盆地形成机制属“主动裂陷”。利用研究区镜煤反射率实测值的统计分析资料,采用Royden和Keen提出的有岩脉侵主的非均匀伸展地热史模型,重建古热流和古地温,并计算成熟度C值。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凹陷的沙三段生油岩已进入生油窗;在凹陷的东部陡坡带具有较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8.
近十余年来,在华北地台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金矿的研究中,获取了许多有关地层、岩石金丰度值的资料。早期获取的资料因化验分析方法灵敏度不高且样品中常常包含矿化、蚀变和构造破碎的岩石等原因而使其金丰度值偏高。最新的数据采用了高灵敏度化验分析方法且剔除了矿化、蚀变和破碎的岩石样品,计算出的金丰度值均明显低于或接近于地壳金丰度值。结合其它研究成果,提出绿岩带有关金矿矿源是多源的(变质的、岩浆的),甚至是深源的(下地壳或上地幔)认识。  相似文献   
9.
S方法将同一测期一条流动地磁测线各测点的变化叠加,可抑制单个测点的干扰,使可能存在的震磁异常信息凸现。本研究了安徽省流动地磁测线S异常与邻近地区小震震群活动频次和中强地震的关系;探讨了“震情窗”地区S异常与“震情窗”相关地区中强地震的相关性;讨论了同一测期流动地磁测线各测点δf“同向变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膏盐岩脆塑性变形特征及封闭能力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膏盐岩盖层作为全球许多含油气盆地最重要的盖层之一,本身物性封闭能力毋庸置疑,野外观察和三轴试验证实随埋深的增加膏盐岩存在脆塑性转化的过程。为了明确其在不同脆塑性域的变形特征和封闭能力定量评价方法,本文以野外露头观测、三轴压缩试验和镜下观察为基础,从变形机制、破裂模式、力学行为和声发射等方面系统总结了不同脆塑性阶段膏盐岩的变形特征。应用莫尔—库伦准则、拜尔利摩擦定律和应力降规律厘定了膏盐岩脆塑性转化的围压和深度。研究结果表明:1针对脆性膏盐岩盖层,首先应用保持力定量评价水力破裂风险性,保持力越小,盖层发生水力破裂的风险就越大。同时利用断接厚度定量表征脆性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性;2应用SSF定量评价脆—塑性膏盐岩盖层中涂抹型断裂的垂向封闭性,野外断层解剖确定出膏岩涂抹连续的临界SSF值为3.5~4;3塑性膏盐岩盖层具有流动特征,伴随断层逆冲滑动,膏盐岩沿断面流动,此阶段断层垂向是封闭的,但在差异压实作用下,盐岩流动形成缺失区——"盐窗"可以为油气沿断层向上运移提供通道。因此,膏盐岩盖层封闭性分析要综合考虑盖层脆塑性、不同脆塑性盖层内断裂变形机制及断裂带内部结构,从而完善盖层垂向封闭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