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初步研究了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 tenuistipitata var. liui)和细基江蓠(G. tenuistipitata)切段培养的适宜培养基及其切段的再生特点。在此基础上,还研究了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江蓠藻体切段再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江蓠藻体在改良PES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两种藻体的外皮层细胞均可产生长成新枝的生长点,并且表现出相同的再生极性。无论细基江蓠繁枝变种还是细基江蓠的切段都是在形态学上端切口处产生新枝,下端不再生;带分枝的切段,其分枝断口处亦可再生新枝。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明显促进藻体芽的产生和生长。1 m g/ LBA 明显促进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切段的再生,2 m g/ L BA+ 0.5 m g/L NAA 显著促进细基江蓠切段的再生  相似文献   
2.
不同世代大石花菜切段育苗的生态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石花菜Gelidium pacificum Okam.的雌配子体、雄配子体和孢子体的切段为材料,进行切段的再生、附着与直立苗培育的辐照度-温度双因子试验及pH和盐度的试验。观测切段培育的死亡率、再生率、附着率、切段平均再生芽数和再生芽长度的变化,还观察了切段培育出直立苗及其生长的情况。结果表明:雌、雄配子体和孢子体在不同辐照度-温度组合以及不同盐度、pH条件下,切段的培育情况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三者的生态适应性基本一致。适宜的培育条件是温度17.5~22.5℃,辐照度20~60μEm~(-2)·S~(-1),盐度15~35,pH8.0~8.5。  相似文献   
3.
初步研究了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和细基江蓠切段培养的适宜培养锘及其切段的再生特点。在此基础上,还研究了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江蓠藻体切段再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江蓠藻体在改良PES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两种藻体的外皮层细胞均可产生长成新枝的生长点,并且表现出相同的再生极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大石花菜Gelidium pacificum Okam育苗的效果,本文就不同的切段密度对切段的再生、附着、切段苗的生长以及直立苗的形成与生长的影响,探索育苗适宜的切段密度。1材料与方法大石花菜采自浙江普陀山和朱家尖中低潮带石沼。种藻的暂养、切段制备、育苗及管理同文献[2]。在30cm×3cm的竹片上,分别放置0.3cm的切段15,30,45和60段,即,切段的密度分别为0.17,0.33,0.50和0.67段/cm2,进行室内育苗和海上培苗的试验。测定的指标及方法同文献[2]。室内育苗的…  相似文献   
5.
16种海藻中植物生长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荧光分光光度检测法和小麦胚芽鞘切段生物试法对16种中国东部沿海生长的海洋藻类中的生长素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所测定的16种海藻,包括红、绿及褐藻中均有生长素(IAA)存在。海藻不同种类之间的含量变化较大,褐藻中的含量低于红藻和绿藻。小麦胚芽鞘切段生物试法对IAA测定的含量变化为5.3-110.2ng/g FW之间,荧光分光光度检测法测定的含量变化为1.1-46.9ng/g FW。小麦胚芽鞘切段生物试法对IAA测定的含量明显高于荧光分光光度检测法测定的相同种含量。讨论结果认为,小麦胚芽鞘切段生物试法的测定结果虽然灵敏度高,但易受实验材料不均一性的制约,试验周期长,并受环境因子的干扰,适用于海藻中生长素的半定量分析;荧光分光光度检测法相对适合于海藻中生长素的定量分析,有很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