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岩性组合、古生物特征及地震事件层研究,对胶辽鲁西徐淮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可作如下多重划分对比:鲁西黑山官组、二青山组分别与辽东的钓鱼台组,南芬组相当,胶东豹山口组可与南芬组对比,它们同属青白口系。辽东南关岭组下部、鲁西石旺庄组下部、苏皖北部贾园组、淮南九里桥组皆为一套砂灰岩组合,都发育第一期地震事件层,并开始含有后生动物化石,为等时地层单位,与其以上各前寒武岩石地层单位同属灯影峡阶,鲁西的佟家庄组、浮来山组可分别与辽东桥头组、长岭子组、胶东辅子夼组、南庄组、苏皖北部兰陵组一城山组、淮南伍山组一四十里长山组对比,归属《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新划分的陡山陀阶。  相似文献   
2.
滇东罗平地区发现中三叠世安尼期鱼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7年10月,成都地凋中心云南1:5万区域地质凋查项目组在滇东罗平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中,首次存中三叠世安尼期关岭组中发现丰富的脊椎、甲壳动物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初步鉴定,鱼类化石主要有裂齿鱼类、真颚鱼类、弓鳍鱼类、半椎鱼类、全骨鱼类、龙鱼类、叻鳞鱼类等(图版I),大部分龟类化石为新属种。  相似文献   
3.
人们总是会对与自己有许多共同点的事物抱有一种特别的好奇心。 这多少能解释自达尔文以来,为什么关于灵长类动物化石的新发现总是能够在公众中引起更大反响,以至于我们经常可以在报纸标题中看到“最早的人类祖先被发现”这样耸人听闻字样的原因——不管那实际上是一只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还是一只5000万年前的始镜猴。  相似文献   
4.
首次记叙了发现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呼鲁斯大地区上石炭统土坡组上部和羊虎沟组下部的鱼类鳞片,其种类与在宁夏中卫纳缪尔期地层中发现的鱼类相似,均属古鳕类(Palaeoniscoids);同时还记述了一枚产于土坡组上部的脊椎动物牙齿化石。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宁城一带出露的道虎沟化石层以产出保存精美的脊椎动物化石而闻名。该化石层的时代最初根据错误报道的热河生物群重要分子的出现而误认为属早白垩世。但是,精确可靠的区域生物地层学和同位素测年研究,结合古生物学证据,支持该化石层属于中侏罗世的时代推论。然而,新近有些文章提出道虎沟地层层序倒转的论点,从而再次引起关于道虎沟化石层时代问题的争论。本文研究通过回顾和评估各方面有关资料发现并无证据支持道虎沟地层层序倒转的论点。此外,作为道虎沟化石层时代晚于中侏罗世的理论基础的许多推想,逻辑上令人费解,或是自相矛盾,或…  相似文献   
6.
哲斯洪格尔剖面富含动物化石是哲斯地区二叠纪地层的代表性剖面。可以划分为三个组;即哲斯组,下义和乌苏组,上义和乌苏组,它们属于中二叠世同时期不同相沉积,根据化石的特点,腕足类可以划分为两个组合,珊瑚划分为三个组合。  相似文献   
7.
自贡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四川省自贡市,主要由三大园区组成,包括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迹园区、自贡盐业科技园区、荣县青龙山恐龙化石群遗迹园区,设置科考科研区、科普游览区、生态观光区、探幽访古区等功能区和一系列功能小区.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是1.6亿年前的中侏罗世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化石的遗址,填补了恐龙演化史上这一时期恐龙化石匮乏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正贵州盘县大洞遗址的旧石器发现于1990年,从发掘到各项国际合作研究已经进行了20余年。就目前开展的工作,确认文化层堆积厚度约为3m,出土了大量石制品、可鉴定动物化石43种、4枚古人类牙齿化石以及用火证据等人类活动遗迹。研究表明大洞遗址的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相当于旧石器初期的最后阶段,其时间跨度大约从距今30万年至距今13万年。大洞遗址的重要考古研究价值使其被评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并在199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相似文献   
9.
作者于1993年4月在浙江青田芝溪头鹤溪群剖面上采集了白云质大理岩标本样品,送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进行标本浸泡处理。首次获得鱼骨、管状化石及土菱子介等海相化石,经鉴定认为其时代可能属石岩—二叠纪。本文根据以往的同位素资料、沉积环境分析和区域对比,认为这套变质岩系的原岩为二叠纪含煤沉积岩,可与福建的童子岩组中上部层位对比。  相似文献   
10.
《国土资源》2006,(12):44-44
近日,泰安市岱岳区天平办事处黑水湾村的一位村民在工地筛沙时发现了一块远古时期的大型动物化石。据山东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探队的地质专家推测,这块动物化石距今至少在一百万年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