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天目山千亩田泥炭腐殖化度记录的中全新世气候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14C测年为基础,构建了天目山千亩田地区泥炭沼泽剖面年龄-深度模式曲线,通过该区的腐殖化度与烧失量分析研究,发现两者呈现出很好的相关性,共同记录了该地区4 200 aBP以来的气候变化,可划分出3个主要阶段:早期(4 135±40~3 200 aBP)泥炭腐殖化度偏低,指示气候湿热;中期(3 200~630 aBP)泥炭腐殖化度偏高,指示气候温凉偏干;晚期(630 aBP以来),泥炭腐殖化度偏低,气候温凉湿润。  相似文献   
2.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分布在皖浙两省交界处的天目山一带的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体不仅在空间上相伴,且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相近,又都与燕山期黄尖旋回的火山岩密切共生,亲缘关系较密切,将其归并为天目山超单元。该超单元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地球化学特点表明岩浆由造山带的山根或者加厚的双倍陆壳的下部熔融产生,为同源岩浆成分与结构演化序列,其侵位机制不仅受区域构造控制,而且还受火山机构制约,以被动式就位为主,少数可能兼有主动就位机制。  相似文献   
3.
对采自天目山的柳杉树轮进行交叉定年后,得到树轮的δ13C年序列。将δ13C年序列去除大气CO2的影响,保留其高频振荡部分。利用华东地区部分气象站的降水资料,通过主成份分析,分析了降水与树轮δ13C之间的关系。考虑滞后效应,利用回归方法重建了过去一百多年来的华东地区不同时段的降水序列,并分析其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天目山是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最丰富的地区,共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5科、34属、37种,其中属二级保护13种,三级保护24种.论述了天目山珍稀濒危植物的区系特点、类型及地理分布,列举了它们的一些利用价值,最后提出了保护天目山珍稀濒危植物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形起伏地区的遥感影像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形起伏地区,遥感影像预处理主要是消除由于地形起伏造成的投影误差和不同坡向的辐射误差。本文介绍了基于GIS技术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的方法,处理中以遥感影像的像元(pixel)作为基本单位,首先确定遥感影像与相应的实际地面在地理位置上的对应关系,然后将影像成像时的自然光以像元为单位按照不同的光学特性分解成太阳直射光、天空散射光等分量,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的特性统一将其转换并合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光照,从而使得光照条件不同的自然光转换成光照条件相同的“人工光”,最后计算在此相同的光照条件下的各像元的遥感值,从而提高遥感影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根据帕尔默干旱模式的基本思路,建立动态的能反应旱涝持续特征的适合于天目山地区的旱涝指数。对采自天目山的柳杉树轮进行交叉定年后,测得树轮的δ^13C年序列,将δ^13C去除大气CO2趋势影响后的高频变化与不同时段的旱涝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春夏季的旱涝指数与当年和滞后一年的δ^13C序列有着比较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树轮δ^13C对春夏季旱涝的发生有着比较好的响应。根据此显著相关性,利用多元回归方程重建了历史时期的春夏季旱涝指数,分析表明天目山地区春夏季旱涝的发生具有比较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为研究该地区气候变化特征提供了较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天目山深溪流域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环境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天目山深溪流域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环境演变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本区至少经历了2个冷期即末次冰期盛冰期、新仙女木时期和3个温暖期;2.在末次冰期盛冰期时本区的年平均气温未低于0℃,不具备冰川发育条件,至多为一种冰缘环境  相似文献   
8.
河南南部天目山岩体特征及其钼矿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法岭 《矿产与地质》2008,22(2):111-115
栾川-明港大断裂是华北板块与秦岭造山带的构造分界,其西部栾川一带形成了与花岗岩有关的南泥湖、上房等知名钼矿床。天目山岩体位于栾川-明港大断裂西段,具有富硅、富碱,稀土元素中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3Eu负异常及微量元素(w、Sn、Bi、Mo、Be、Nb)含量高等特点,属利于成矿花岗岩。通过对岩体中钼矿物的研究,指出钼矿化的主要富集区及今后找矿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9.
天目山钼矿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铁朋 《物探与化探》2007,31(4):309-312
天目山钼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与秦岭褶皱系的衔接部位,栾川-明港深大断裂近侧。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成矿元素与岩体关系密切,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带性明显,具有良好的钼多金属找矿前景。通过对天目山一带物化探异常特征分析研究,探讨地球化学异常与矿体的关系,总结该区找矿标志,指出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天目山阔叶林的TM影像及其地形的分维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RS、GIS技术支持下,对天目山地区的TM影像进行处理与分类,得到研究区的阔叶林空间分布图。运用GIS空间分析与SPSS统计功能,对阔叶林的TM影像及其所处的地形进行分维估算,研究其分维的空间分布规律。阔叶林的TM影像分维在高程、坡度和坡向3个方面有分布规律:随海拔的升高、坡度的增加, TM影像分维呈增加的趋势;阳坡、半阴半阳坡比阴坡的影像分维大。阔叶林的地形分维在高程和坡向2个方面有分布规律:随海拔的升高,地形分维呈减小的趋势;阴坡比阳坡、半阴半阳坡的分维大;地形分维与坡度没有关系。阔叶林TM影像与其地形的分维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