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以20日龄中华鳖稚鳖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7.4±1.3)℃、pH7.1条件下,进行了注射鳖源嗜水气单胞菌ZHYYZ-1引发中华鳖稚鳖感染和致死的定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该菌为高致病性菌株,异常排泄是该菌致稚鳖表露临床感染症状的重要标志;(2)注射该菌引起稚鳖感染与致死具明显的剂量—时间效应,随注射菌量递增依次出现不表露临床感染症状、表露临床感染症状而不出现死亡和大量死亡三种情形,稚鳖表露临床感染和出现死亡的时间均随注射菌量增大而明显缩短,绝大多数稚鳖表露临床感染和出现死亡的时限分别为2h和48h;(3)濒死稚鳖体内该菌的底限含量为3.3×106CFU/g,稚鳖体内菌注射含量可控安全范围为(1.2—8.8)×103CFU/g。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南海大眼鲷科(Prlacanthidae)的两种大眼鲷——长尾大眼鲷(Priacanthns tayenus)和短尾大眼鲷(P.macracanthus)上发现了一种匹里虫(新种),定名为大眼鳎匹里虫(Pleistophora priacanthusis sp.nov.)。本文报道了感染鱼的征象、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感染部位和对寄主的影响、季节分布和性别差异的情况,并对大眼鲷匹里虫的孢囊、孢子、产孢体、新种的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林业血防工程,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效果,疫区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减少了一半左右。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彭镇华介绍,中国林业血防工程于2006年正式启动,规划在2006-2015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四川省2003 -2010年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变化趋势,应用GM(1,1)模型对今后3年人群感染率进行预测,为下一步制定全省血吸虫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四川省2003-2010年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资料,应用GM(1,1)模型进行拟合,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四川省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人群感染率预测模型为(1)(t+1)=- 103.1157e-0.4950(4)+132.6545,模型拟合精度高(后验差比值C=0.1672,小误差概率P=1),2003-2010年感染率GM(1,1)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程度较好,预测2011-2013年感染率分别为1.2590/万、0.7675/万和0.4678/万.结论 该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预测结果显示今后3年内全省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将呈下降趋势;在血吸虫病低感染率和低感染度地区建立该模型进行疫情预测对制定防控策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2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 ,对青岛太平角养殖海区的贻贝寄生中华豆蟹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以肥满指数为指标 ,通过对感染和未感染贻贝的比较 ,分析了中华豆蟹对贻贝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 ,中华豆蟹对贻贝的感染率为 2 .0 %~ 2 0 .4 %。2 0 0 0年 11月和 2 0 0 1年 11月出现 2次感染高峰 ,分别为 9.7%和 2 0 .4 % ;最低感染率出现于 2 0 0 1年 1月和 3月 (均为 2 .0 % )。感染强度为 1~ 5 ,多数为 1(占感染个体的 83.2 % )。贻贝所感染的豆蟹的性别及感染强度与宿主的大小有关。小个体贻贝仅见雄豆蟹感染 ,绝大多数雌豆蟹见于壳长大于 2 cm的贻贝。未发现同一宿主体内同时感染 2只或以上的雌豆蟹。在调查的 15个月中 ,有 11个月被感染贻贝的肥满度显著低于未感染的贻贝 ,且雌豆蟹对宿主肥满度的影响大于雄豆蟹  相似文献   
6.
HIV感染地域类型探讨——以中国某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IV感染途径不同,使HIV感染对一般人群的威胁产生差异,因而衡量HIV感染流行程度时必须考虑HIV感染途径。选择性传播感染率、静脉吸毒人群感染率和孕妇感染率3项指标来衡量HIV感染流行程度,结合HIV感染途径对一般人群的威胁程度差别,这3项指标对衡量HIV感染流行程度的作用为:孕妇感染率>性传播感染率>静脉吸毒人群感染率。综合3项指标的划分标准,从理论上把HIV感染流行程度划分为18个,并用此方法将中国某地区HIV感染流行程度划分出高流行地域、次高流行地域、中度流行地域和低流行地域4个HIV感染地域类型,最后探讨了这4个地域类型的特点和成因。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对黄渤海双壳类的寄生桡足类进行了调查。共检查双壳类32种8628个体,从9种双壳类中发现了1126个寄生剑水蚤类标本。基于形态学研究鉴定出剑水蚤类8种,隶属于4科8属。分别为负羽壳蚤(Conchyliurus quintus Tanaka)、竹蛏赫尔曼蚤(Herrmannella soleni Kim&Ho)、拟舐皮蚤(Lichomolgus similis Ho&Kim)、二分偏顶蛤蚤(Modiolicola bifida Tanaka)、高氏牡蛎蚤(Ostrincola koe Tanaka)、多刺伪海螂蚤(Pseudomyicola spinosus(Raffaele&Monticelli))、东方贻贝蚤(Mytilicola orientalis Mori)和日本蹄螺蚤(Trochicola japonica Shimura&Kuwabara)。其中,高氏牡蛎蚤在中国黄海曾有报道,其余7种为中国新记录种。依据黄渤海的标本对上述物种的形态进行了简要描述和讨论,并对其宿主、感染率、感染强度、地理分布等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9.
杨文川  石磊  李立伟 《台湾海峡》2001,20(4):515-518
近几年,在福建厦门西海域网箱养殖的高体Shi鱼锶部大量发现自然感染的日本轭联虫(Zeuxapta japonica),鱼群自然感染率达40.32%(25/62),病鱼死亡率10%-20%,此病还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同一渔区的其它养殖鱼种未见自然感染本虫。在同安渔区的养殖石斑鱼发现自然感染另一种单殖吸虫,经鉴定为石斑拟合片虫(Pseudorhabdosynochus epinepheli),鱼群自然感染率达100%(10/10),在该养殖渔区已引起患病石斑鱼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