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3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953篇
地质学   164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潮汐应力、构造应力、地震断层和岩石破裂滑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潮汐应力对地震断层作用的力学模式,该模式将潮汐应力与地震应力作用相结合,描述了沿地震主压应力和地震主张应务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对发震断层的力学作用方式,从而切入潮汐应力触发地震的物理机制,认为潮汐对地震的触发作用在实质上归结为潮汐应力对地震断层的促滑作用,这种促滑作用分增压型和减压型。在此模式基础上,对中国大陆及邻区的不同类型地震的潮汐触发性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计算了中国及邻区一千多个地震震源处沿主压应力P轴和主张应力T轴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分量,分析了这些量对发震断层的作用方式,按纬度区域统计了受到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类型以及它们与潮汐应力作用方式的关系,得到了如下结论:受到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的比例随区域纬度增加有减小趋势,其中,走滑型断层的比例在低纬区较大,而倾滑斜型断层的比例在中高纬度区较大;对整个统计区域而言,受增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数比例大于受减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对不同的纬度区域,不同的潮汐应力作用方式与之促滑的发震断层类型也有不同的分布特征。最后,本文将中国及邻区受到潮汐触发作用的地震按构造应力区域划分,计算了这些地震发震时刻的日月位置参数,得到了各构造区域上具有潮汐触发物理机制的地震发震时的日、月位置参数分布图象。  相似文献   
2.
3.
4.
1966年邢台7.2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和发震构造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石油地质勘探的最新资料和元-济人工地震地壳测深剖面相应地段重新解释的结果,分析了邢台7.2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和发震断裂。研究结果表明,7.2级地震震中位于束鹿断陷盆地南部次凹的东缘,该次凹发育在由新河断裂等4条缓倾铲形正断裂分制围限地台盖层而成的“斛”状构造块体上,块体之下的地壳中存在两条倾向相反的高角度断裂;地震与断陷主断裂及其控制的断陷盆地并非是简单的对应关系,7.2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不是单一的缓倾铲形新河断裂或其下方的高角度的F_3断裂和深部的东断裂,而是它们的组合,且高角度断裂是发震断裂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5.
刘会 《探矿工程》2008,35(10):52-54
从混凝土管材的选定、工作坑的设计及施工、顶管顶进中若干关键问题入手,介绍了手掘式顶管施工技术在成都市中心城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G标段管道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按照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是刚性的并且只在其边界变形。然而 ,赤道印度洋却有板块内变形的足够证据。变形例外地起因于由印度与欧亚板块正在进行的碰撞而引起的大洋岩石圈的高应力。这样的板块内变形通常是在大陆上观测到的而不是在大洋中 ,那里的变形一般局限在狭窄的板块边界处而不是散布于宽广地区。印度洋从而提供了一个研究大洋岩石圈板内变形的少有机会。印度洋内的变形是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MinsterJB等 ,1978) ,以便利用单一的刚性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来解决拟合全球板块运动中的难点。这个板块现在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7.
文中利用数据手套和跟踪器获取手臂各关节运动数据,根据关节运动限制对所获取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虚拟手臂数学模型,实现了虚拟环境中与试验者的手臂同步运动、效果逼真的虚拟手臂模型.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发生在海西断裂天祝拉分盆地1996年6月1日5.4级地震的震源机制,利用位于天祝-古浪地区的数字式微震监测台网纪录的余震的精确定位确定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研究表明这次地震是天祝拉分盆地中垂直于主断裂的近南北向断裂所形成,根据破裂模型和海原西断裂的应力积累状况,讨论了海原西断裂近期的大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从寻乌5.5级地震的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宏观震害考察结果。结合近场强地面运动观测中几次较大地震的加速度峰值。分析宏观烈度分布特征。认为烈度分布特征除了受构造控制外,还与地形,地基土质条件有关,极震区长轴方向显示鸡笼嶂-寻乌-八尺北西向断裂是寻乌地震的主要发震断层,发震构造受控于华南块体构造应力场,发震区处于北北东向河源-邵武断裂中段和东西向断裂交汇部位。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室提供的资料 ,2 0 0 1年 9月首都圈地区 ( 3 8.0°~ 41 .0°N,1 1 3 .0°~ 1 2 0 .0°E)共发生 ML≥ 2 .0地震 1 6次 (见表 1 ) ,其中 ML≥ 3 .0地震有 3次 ,1 9日 1 6时 0 7分发生在渤海的 ML≥ 4.7有感地震为本月最显著的事件。首都圈本月地震活动强度和上 2个月相当 ,频度与 3月相当 ,能量释放比 3月略高。震中主要分布在首都圈东区 (唐山与渤海地区 ) ,东区小震活动频次高于中区和西区 ,本月唐山地区和渤海海域地震能量释放有较明显的增强。表 1  2 0 0 1年 9月首都圈地区 ML≥ 2 .0地震序号发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