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世界各国的发展都必须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共同性的基本问题,即人类社会对物质产品数量、性能、品种追求的无限性与自然环境、物质生产及供给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人类自出现以来就开始努力从自然界中谋求生存并争取更好的生存(发展的本质就在于此),这种努力永不停歇。尽管人类社会追求物质产品的无限性和自然环境供给能力的有限性是客观存在的,但人类认识到他们的存在,特别是认识到这二者之间矛盾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却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们转变了对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意识到了各类资源的紧张与短缺。对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铜矿的需求是巨大的,更是持续增长的,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持续增长是一对矛盾。铜资源供应的有效保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支撑。为了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铜资源的供应保障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一切能为人类所利用的自然资源中,土地是最基本、最宝贵的资源,是世代相传的人类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土地是自然产物,它的产生不受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具有数量有限性、沃度差异性、位置空间性、利用可持续性和属性两重性的特点。土地的自然供给数量是固定的和无弹性的。劳动的投入可使具有弹性的土地经济供给得以增加,但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制约,导致土地经济供给显得有限,因此,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相对于其它资源而言,  相似文献   
4.
化抽象为具体。“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由于地理事物存在空间的广阔性和演变时间的漫长性和人类视野的狭小性与感知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学生对许多地理事象无法直接感知,难以形成准确的表象。让学生死记硬背,最终也是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不能真正领会其内涵。如学“经纬网”时,由于地球上不存在真正的经纬网,学生难以理解“经纬网”的用途及使用方法。教师可借助学生的座次表进行比拟讲述:把南北向排列的课桌当作经线,把东西向排列的课桌比作纬线,分别标出各行列的经纬度数。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地热资源主要是以流体的方式为载体,主要用于发电、供暖、温泉洗浴、保健医疗、种植、养殖等产业。地热水作为“热、矿、水”三位一体的资源,属清洁能源和保健资源,具有用途广泛、无污染、节省其它资源、利于生态和环境保护等优点。所以说,地热资源是一个宝贵的地下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据中国能源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提供的数字,目前我国已发现地热点3200多处,打成地热井2000多眼。其中北京、天津、西安、西藏、云南等地区发展迅速。天津市近年投入4亿元用于发展地热产业,2…  相似文献   
6.
李佳威  张盛峰  张琰 《地震学报》2018,40(6):728-736
本文通过多个震例的假定情形,讨论了地震破裂的有限性对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布局设计的重要意义。分析结果认为,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对地震减灾所能发挥的作用要远大于传统地震学视角下的预期。该观点深化了目前所认为的预警台站应该适当考虑非均匀布设的认识,强调在发生较大地震时,近断层区域密集布设的预警台站可能会使地震早期预警系统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7.
袁立明 《地球》2011,(2):33-34
城市发展对土地的扩张性与土地有限性的矛盾,并不仅仅只有中国才面临,世界各国都如此。如发达国家中的美国、德国和比利时,从1950到1970年,非农用地的面积分别增加了25%、35%、55%。在上世纪60年代,意大利、加拿大、法国的非农用地分别增加了31%、18%、11%。发展中国家非农用地的扩大也很迅速。面对相同的问题,各国采取的措施却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海河流域平原深层地下水补给特征及其可利用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针对海河流域平原区的第四系深层地下水可利用性问题,分析了深层地下水资源有限性的特点,其补给资源只是浅层地下水的0.07倍,弹性储量资源也只是浅层地下水储量资源的0.10倍,表现出类似石油和天然气的非再生特征,从其补给模式和^14C年龄分布特点论证了深层地下水资源有限和非再生的自然属性,同时通过论述该区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和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阐明了深层地下水资源的社会人文属性和时代特征,提出了深层地下水作为一种具有非再生性特征的资源,其在人类社会文明与经济发展历史进程中,从“生存的原始性利用”协调发展的文明利用,必然要经历“初始高速发展的资源掠夺性利用”和“理性发展的反思性利用”两个阶段,上述两个阶段是深层地下水发挥其“资源”历史作用的重要时期的观点,提出了有序、适度、阶段性利用海河流域深层地下水资源的战略和可利用指标与合理利用方案,强调过度开采和全面禁用深层地下水都是不正确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段进军 《地理研究》2000,19(3):291-296
文章从3个方面分析了冷战后美国地缘战略新特点。首先,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已从冷战时的以苏联为主要遏制对象转为把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主要的战略目标,但此时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遏制以外,还包括着合作的一面,即可概括为“战略上的遏制,经济上的卷入”。其次,美国实施全球战略的手段,也从传统的以政治、军事、外交等手段为主转为经济手段为主,即地缘经济必将取代地缘政治成为美国地缘战略的重要手段。最后,在地缘经济时代,“资源相对有限性”是愈加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它与美国的全球地缘战略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