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烃  何幼斌  王宁 《江苏地质》2019,43(1):86-96
通过岩芯和薄片观察,结合测井资料,对临南油田夏32断块沙二段下部储层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颗粒分选中等,磨圆较差,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中等;储层物性表现为中低孔特低—低渗的特征,且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性较好;孔隙类型包括原生粒间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和铸模孔。综合储层特征的研究结果认为:夏32断块沙二段下部储层主要受基准面旋回、沉积、成岩以及构造作用的影响;三角洲平原的分支河道砂体物性最好,其次是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支河道,其他沉积微相储层物性较差;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破坏储层物性,溶蚀作用则可改善储层物性;此外,构造作用所产生的裂隙也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对储层物性起到了积极的建设作用。  相似文献   
2.
辽河西部凹陷是辽河拗陷主要的生油凹陷.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难度不断增大,近年来对辽西凹陷鸳鸯沟和清水洼陷坡折带以下的岩性油气藏勘探需求日益旺盛.通过双相介质油气勘探方法,利用小波变化时频分析特性,提取地震波能量和频率成分,对工作区内探井频谱特征进行了样本学习,总结出了区内高产井和无油井的频谱特征,预测出勘探风险区域的油气富集程度,再结合地球物理反演技术,明确了下一步岩性圈闭的勘探潜力区域,以降低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3.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心、录井和测井分析,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沙二段进行划分和对比。在识别和划分不同沉积相的基础上,结合古地理、古水深、物性和油气显示资料,着重对碎屑岩滩坝和生物滩沉积特征和储集层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生物滩和砂滩分布于平坦、开阔环境中,单层厚度薄,分布面积广;砂坝形成于有一定坡度和地形起伏的环境中,单层厚度大,分布局限。②古地貌和基准面旋回是断陷盆地潜山周缘滩坝储集层物性的主控因素。③潜山西侧生物滩物性最好,面积广、厚度薄,物性最有利;其次为东侧砂坝和砂滩,面积局限,厚度大,物性次之;北侧生物滩和砂滩物性较差,面积较广,厚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渤海X油田生产与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且因钻井少、井距大和储层埋藏深,储层认识及"甜点"预测难度很大。文章综合利用钻、测井资料、地震资料等,以高频层序地层格架下地层发育特征为切入点,采用"地震分析定性、层序格架定时、地层厚度定量、三维可视成图"的思路,重点经过去压实恢复、古水深校正,精细恢复沙二段6个沉积时期古地貌。其结果表明,渤海X油田主要发育沟谷、凹陷、斜坡和凸起四种地貌类型。不同沉积期古地貌特征差异明显:沉积早期以隆起为主,沟谷-凹陷组合仅在西南部发育,沉积范围局限;沉积中后期隆起向西北收缩,沟谷-凹陷组合向东北延伸,沉积范围扩大;沉积晚期全区大范围以沟谷-凹陷组合为特征,地形坡度变化小,砂体连片分布。此外,结合生产动态及薄片资料等,从砂岩厚度、水动力条件、单井产能等方面,以E3S2-1—E3S2-2小层古地貌分布图为基础,综合选择砂岩厚度大于15m、古水深小于7m、比采指数大于0.6等参数作为边界约束,预测出有利储层分布区域3个。上述认识对该区后期开发、调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滩坝储层是近年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之一。板桥凹陷沙二段发育典型的厚层湖泊滩坝砂体,单砂体平均厚10余米,垂向上通常累积成厚数十米、内部夹层发育的复合滩坝砂体。根据研究区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平面形态和发育位置,将滩坝砂体细分为坝中心、坝侧翼、坝间、近岸滩、远岸滩5种微相类型。在古构造、沉积环境等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该区厚层滩坝砂体是物源、水动力和同生断层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机结合、共同控制的结果。来自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作为主力物源为板桥凹陷滩坝沉积提供了物质基础。凹陷缓坡带具有大面积的水动力作用区,控制着滩坝的规模和分布,波浪能量的变化影响着滩坝砂体的相分异。同生断层是板桥凹陷发育厚层滩坝砂体的主导因素。一方面,同生断层控制物源的分配,在断层下降盘具有充足的砂体供应,同时,断面的陡坎部位形成持续的水动力高能环境,并长期接受波浪作用,逐渐形成厚度较大的滩坝砂体;另一方面,同生断层的活动性增加了下降盘基准面上升的概率,为滩坝沉积提供了时间条件,滩坝砂体不再因短期基准面的频繁变化而层层错叠,而是在纵向上连续厚层堆积。断层下降盘是厚层滩坝砂体的有利发育部位,并极易形成构造-岩性圈闭,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6.
滩坝储层是近年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之一。板桥凹陷沙二段发育典型的厚层湖泊滩坝砂体,单砂体平均厚10余米,垂向上通常累积成厚数十米、内部夹层发育的复合滩坝砂体。根据研究区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平面形态和发育位置,将滩坝砂体细分为坝中心、坝侧翼、坝间、近岸滩、远岸滩5种微相类型。在古构造、沉积环境等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该区厚层滩坝砂体是物源、水动力和同生断层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机结合、共同控制的结果。来自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作为主力物源为板桥凹陷滩坝沉积提供了物质基础。凹陷缓坡带具有大面积的水动力作用区,控制着滩坝的规模和分布,波浪能量的变化影响着滩坝砂体的相分异。同生断层是板桥凹陷发育厚层滩坝砂体的主导因素。一方面,同生断层控制物源的分配,在断层下降盘具有充足的砂体供应,同时,断面的陡坎部位形成持续的水动力高能环境,并长期接受波浪作用,逐渐形成厚度较大的滩坝砂体;另一方面,同生断层的活动性增加了下降盘基准面上升的概率,为滩坝沉积提供了时间条件,滩坝砂体不再因短期基准面的频繁变化而层层错叠,而是在纵向上连续厚层堆积。断层下降盘是厚层滩坝砂体的有利发育部位,并极易形成构造-岩性圈闭,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7.
多年油气勘探表明,黄骅坳陷板桥地区沙河街组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通过传统分析方法,包括古地貌分析、重矿物特征和砂体分布等资料,对区内沙二段的物源区及其母岩性质、物源方向进行了系统研究表明,板桥凹陷沙二段沉积物主要来自盆地北部燕山构造带和西部沧县隆起,且在盆内发生交互混源,而南部港西凸起物源作用较小。此次物源研究对该区下一步进行沉积相带的划分及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油田三角洲储层精细表征及剩余油挖潜,以东营凹陷永安镇油田沙二段三角洲储层为例,利用地震、测井、地质等资料,研究三角洲储层沉积旋回、层次界面等不同层次构型要素,界定和划分构型单元,建立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分析构型单元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发育是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的重要标志;构型单元韵律变化是造成剩余油局部富集的重要因素,正韵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上部剩余油相对集中,反韵律河口坝砂体下部剩余油富集.该研究可以为老油田剩余油挖潜、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渤南洼陷沙二段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层序地层分析的基本思想, 从单井岩心的成因相解释出发, 在渤南洼陷沙二段详细分层对比的基础上, 研究了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讨论了主要储集岩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渤南洼陷内部沙二段发育较好, 边缘受凸起抬升和物源供给缺乏的影响, 普遍缺失底部砂层; 该区沙二段是在浅水湖泊沉积的背景条件下, 以扇三角洲体系为主的沉积组合, 在研究区西部和北部, 小规模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 沙二段储集岩以扇三角洲前缘的砂岩、含砾砂岩及粉砂岩为主, 东南部储集层物性较好, 与油气聚集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歧口地区港西凸起周缘沙二段沉积体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歧口地区港西凸起在沙二段沉积期沉积体系分布格局,基于地震、测井、录井、岩心及薄片等资料,结合轻重矿物分布特征,分析沉积古背景及沉积特征,总结港西凸起两翼不同的砂体发育模式,明确有利储集相带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港西凸起两翼沉积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南翼歧北地区受港西凸起、孔店—羊三木凸起及燕山物源的影响,主要为宽缓湖湾沉积,从西南向北东方向依次形成粒屑滩—滩坝—砂质云坪—扇三角洲相的沉积格局;北翼港北地区受港西凸起物源的影响,发育断槽输砂及斜坡控砂的砂体分布模式,主要为扇三角洲和滩坝沉积;港西凸起两翼发育的扇三角洲水下分支河道砂体及沿岸大面积分布的滩坝砂体厚度适中、储集物性较好,且分布稳定,为油气聚集的优势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