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地铁暗挖施工沉降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猛 《北京测绘》2008,(3):67-71
仅以北京市地铁4#线张自忠车站主体暗挖施工的沉降监控项目为研究背景,对穿越城市主干道的车站结构暗挖施工进行连续性的沉降变形监测;从地下构筑物暗挖施工的工序变化与地表沉降的关系进行试验研究.在预测基础上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多层次的统计与分析,以研究其变形规律与稳定性,实现了信息化施工.  相似文献   
2.
基于关联信息的灰色沉降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用背景值的迭代计算构造方法来改进GM(1,1)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关联信息的灰色沉降预测模型.最后将其应用于沉降监测点的恢复重建中.试验结果表明,新的背景值构造方法足有效的,所建立模型的拟合及预测值较传统方法更加精确可靠,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戴峰  王恒  黄旭 《安徽地质》2021,31(2):144-146
以安徽某块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结合企业生产历史,识别地块疑似污染区域以及关注的污染物,参照国家技术要求布设土壤及地下水监测点.通过现场调查与采样测试,研究土壤及地下水中监测因子浓度及分布特征,对比国家现行标准分析得出检测因子未存在超标情况,评价地块环境风险可接受.  相似文献   
4.
戴峰  沈华 《安徽地质》2022,(2):162-165
以某化工厂地块的地下水污染为研究对象,结合企业生产历史,通过布设地下水监测点,现场和实验室测试,研究该污染地块地下水中1,2-二氯乙烷的赋存特征,特别是通过三次监测地下水中1,2-二氯乙烷的浓度变化,分析了在含水层被扰动的情况下,地下水中1,2-二氯乙烷的浓度可能迅速下降,为下一步污染修复治理方法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至2007年的美国沿岸海洋监测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盖明举 《海洋信息》1998,(10):13-14
美国“加速沿海海洋机构科学服务规划”(ACCESS)是一项由多机构参与、到2007年完成的长期海洋监测规划,其目的是满足基层海洋机构对海洋信息的需求,在参加单位间进行近实时的资料收集、处理和分发,使数据流从一系列水下观测点保持一种动态过程,然后分发到各参加单位。ACCESS规划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准备建立一个能够在每个节点上测量基  相似文献   
6.
7.
全站仪非固定站差分法监测深基坑坑壁位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站仪固定设站用于大坝、边坡等建筑物变形监测已有了不少成功实例,应用到深基坑坑壁位移监测到受到场地的限制。提出全站仪非固定站差分方法,并通过对某深基坑实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地处黄金地段,闹市中心,在施工场地狭小情形下如何考虑监测点与测试点布设,主要突出布点的全面性,综合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字地价模型的地价监测点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数字地价模型的建立、格网数字地价模型向TIN转化、TIN节点与宗地图层叠加拟合完成地价监测点的定位配置、结合市场比较法的监测点地价更新、TIN数字地价模型更新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数字地价模型运用于地价监测点配置的具体方法。并将这一配置模式与以标准宗地为载体的配置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孙建中 《地质论评》2010,56(6):838-840
汶川地震的伤痛尚未抚平,玉树地震的灾难又接踵而至,叫人好不揪心!作为一个地质工作者我又一次因不能为地震预报出谋划策而愧疚.唐山地震后我曾在学院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做过一次呼吁,汶川地震后我又写了一篇短文<地震预报的关键在于监测断层>(孙建中,2009)进行呼吁,现在,玉树地震又一次刺痛了我,我还要呼吁!呼吁有关人士把我国地震预报工作推向正确的高速轨道上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