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23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 建设海洋旅游经济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大了向海外开放的力度。世界《21世纪议程》将海洋作为实施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在全球掀起了一场开发海洋的“蓝色革命”。“九五”之初,国务院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我国的实施,制定了《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确立了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当前沿海各省市区制定“十五”规划,都重视海洋产业规划和海洋经济区的建设。例如,江苏和山东分别提出建设“海上苏东”和“海上山东”的设想。福建和海南分别提出建设“海上强省”和“海上大省”的战略。21世纪20年代,中…  相似文献   
2.
分析杭州湾北岸滨海地区发展战略地位、机遇及其有关基本问题,论述该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  相似文献   
3.
河流活性物质入海通量:概念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水体中呈溶解态和悬浮物结合态的元素活动性强,具有生态环境意义,查明其入海通量是当前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重要任务。通过总结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确定了影响河流水体悬浮物的浓度及其矿物、化学组成的主要因素。从沿海经济带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实际需要出发,拟定了开展中国主要入海河流水溶态和悬浮物结合态元素入海通量调查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5.
论铁路经济带的组成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铁路经济带是区域经济高效,合理发展的重要模式和空间结构及组织管理形式,本文系统论述REB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分析REB的主要组成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讨论应用REB思想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建宏  黄万堂  贾志磊 《地质论评》2016,62(S1):169-170
丝绸之路经济带已成为国家战略,赋于了上合组织新的内涵,也给地质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路段”。2014年甘肃省提出利用拥有古丝绸之路贯穿境内1600 km的战略通道优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使其成为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经贸物流的区域中心、产业合作的示范基地、人才交流的桥梁纽带。本文就甘肃省矿产资源优势、找矿勘查新进展及向西走出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生态系统不可避免受到扰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状况面临压力,亟需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本文选取2001年和2020年MODIS和Landsat遥感影像计算湿度、绿度、干度、热度4个评价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生态环境现状及变化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生态环境等级为较优,2001—2020年保持总体向好态势。空间分布上,生态环境优等区域主要分布于武夷山、罗霄山、雪峰山、武陵山、巫山、大巴山、大别山、西双版纳等山地丘陵一带,生态环境较差及差等区域主要分布于大中小城镇等人类聚集地、川西横断山区。时空变化上,生态环境等级下降区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太湖周边、江汉平原、洞庭湖周边、安徽西北部、湖南南部及四川盆地等人类聚集地周边,生态环境等级上升区域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大部、重庆山区及三峡库区、贵州大部、云南东南部、安徽中部及北部、江苏北部等地区。  相似文献   
8.
杨利 《四川测绘》2001,24(3):125-128
本文郑重从图集制印工艺的生产流程、生产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图形与符号设计、色彩设计四个方面阐述其工艺的创新设计。这四个方面形成了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贯穿于制印工艺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9.
交通经济带的基础理论及其生命周期模式研究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区域经济系统的空间演化与交通运输线的联系日益密切,一种依托交通干线不断集散、融合人口、产业、城镇、物流、能流、信息流的线状空间地域综合体不断生长并迅速发展,我们将这种独特的空间地域综合体称为交通经济带(Traffic Economic Belt)。本文系统阐述了交通经济带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基本性质,并创建性地提出了交通经济带的生命周期理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建设河西经济带对开发大西北,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缩小东西部差异,减轻人口压力及发展边境贸易等方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