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介绍使用计算机制作专题地图的工艺流程,及计算机制图在印刷前的生产制作的工作步骤和方法,指出了在制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出版高质量的地图在各环节如何加以控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1 网络故障现象   2 0 0 1年 8月下旬 ,韶关市气象局的局域网络几乎处于瘫痪状态。网络使用率越高的计算机 ,发生问题的程度就越严重 ,比较严重的一使用网络就发生死机 ,一般的就是拷贝网络上比较大的文件才发生死机。那些网络使用率不高的就比较正常 ,即使拷贝网络上较大的文件也不会发生死机。2 引起网络故障的可能性  在现今气象业务电子信息化的时代 ,网络出现问题 ,给预报业务工作带来非常多的不便。为了保障网络的畅通 ,我们对可能引起网络故障的情况逐一进行排查。首先以为有病毒 ,用瑞星和KV30 0 0杀毒软件杀毒 ,没有发现病…  相似文献   
4.
华北平原冬小麦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是准确量化植被与气候相互作用不可缺少的参数,也是小麦生产的科学管理和节水农业发展的重要科学依据。利用中国气象局固城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试验站大型根系观测系统,观测冬小麦“济麦-22”的根系参数,对根长、根长密度、根重密度和根系粗度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冬小麦的根量(根长和根干重)随土壤深度增加呈减少分布。重旱、轻中旱、适宜和偏湿4种处理的根长垂直分布与自然对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29、0.90和0.86,其中重旱与自然对照的相关性最好,轻中旱较差。土壤水分可以影响冬小麦根系的生长。土壤水分充足时,有利于根系生长,使表层根系量增多,根干物质量增加;土壤水分亏缺时,则相反。轻度干旱有利于中下层根系的延伸生长。冬小麦的根长密度与根重密度的相关系数呈显著的正相关,根系粗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减少。  相似文献   
5.
根据截齿侵入岩石的断裂特征和相关试验数据,分析了破岩机制及不同截线间距对破岩效果的影响。在单刀旋转截割试验平台上,以不同切削深度和截线间距进行组合试验,并结合比能耗、粗度指数及截割载荷3个评价指标,对截线间距进行优化,研究截割该类型砂岩时截线间距与切削深度的最佳比值。试验结果表明,岩石在单齿旋转截割作用下的破碎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初始压碎区细粒岩屑生成、密实核形成并储能、各向裂纹的扩展与连通、断裂体崩落、二次压碎区细粒岩屑生成5个阶段,且岩屑的断裂是以拉伸为主并伴随着挤压和剪切的共同作用;在最佳截割条件下,粗度指数较高,岩屑成块率增加,且比能耗低。通过分析岩石破碎过程及对截线间距的优化,可为掘进机破岩机制研究及截齿布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在高密度聚乙烯抽丝过程中温度,牵伸比对抽丝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机头温度对丝的光泽和柔软性有显著影响,单丝的断裂强度随牵伸比的增大而增大,断裂伸长率随牵伸比的增大而减少,并对抽丝过程的断线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专题地图的生产制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孟旭 《东北测绘》2003,26(1):33-35
介绍使用计算机制作专题地图的工艺流程,及计算机制图在印刷前的生产制作的工作步骤和方法,指出了在制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出版高质量的地图在各环节如何加以控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地心坐标系的推广应用,在现有地形图坐标转换的过程中,图廓整饰是一个重要环节和难点.图幅进行坐标转换时会发生平移、旋转、缩放,导致原图廓转换后不符合国家标准图式规范.为了保证输出时图廓信息的完整性,本文总结了坐标转换时图廓整饰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实现了现有地形图坐标转换中的图廓整饰处理,并已应用于三调、油田、林业、城市规划,多个省、市基础地理信息坐标转换软件的开发中.实践证明,此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地形图图廓整饰的坐标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黄土粒度组成的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13,自引:4,他引:109  
对黄土高原西北 东南方向一条断面上 3个末次间冰期以来的黄土沉积剖面进行了间隔 5cm的粒度测量 ,分粒级研究了各颗粒组分的古气候意义 .结果表明 ,黄土高原黄土粒度组成中不同粒级组分的古气候意义不同 ,并且各粒级组分界线随着研究地区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同时发现 ,黄土粒度分布中可以分离出具有全球的和区域的古气候意义的颗粒组分 .其中较粗颗粒含量变化与东亚冬季风强度变化正相关 ,它具有全球的古气候意义 ;较细和细颗粒含量变化与东亚冬季风强度变化反相关 ,这些颗粒含量可能与粗颗粒的沉降量变化和风化成壤作用强度变化相关 ;粗颗粒组分含量变化具有区域的古气候意义 .  相似文献   
10.
底拖网网目长度和网线粗度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网衣理论总强度”、“网衣相对强度”两个概念,解决了底拖网设计中根据平型网或设计参考网初步确定设计网口网线粗度的问题。并根据“网衣理论总强度”和“网衣相对强度”概念统计出我国沿海各种渔船主机功率的底拖网各部位网衣理论总强度和网衣相对强度数字范围,为我国底拖网设计网目长度与网线粗度之间关系的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