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4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脐敷治疗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 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脐敷治疗,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进行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脐敷治疗可有效改善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技术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价值。方法:36例经手术、结肠镜病理证实或临床明确诊断的肠梗阻患者,行腹部MSCT平扫,扫描后进行回顾性0.6mm到1.0mm薄层重建,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MPR、CPR、MIP等,观察扩张积气的肠管、移行区和肠系膜,从而判断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及肠管血运状况。结果:粘连性肠梗阻21例,肠道肿瘤7例,炎症性肠梗阻5例,胆石性肠梗阻1例,肠扭转1例,腹外疝1例。正确诊断率为92.00%(32/36)。结论:横断位图像基础上增加MPR、CPR等MSCT图像重组技术,在明确肠梗阻病因、部位及性质等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以作为肠梗阻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大黄治疗肠梗阻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大黄治疗肠梗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得大黄的活性成分与作用靶基因,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肠梗阻的潜在作用靶点,取二者交集获得交集基因,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大黄-活性成分-肠梗阻-靶基因网络图,在STRING平台制作蛋白互作网络,通过Metascape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富集分析,获得靶点功能及通路。最后运用Vina等软件对大黄的关键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得到大黄7个活性成分(芦荟大黄素、β-谷甾醇、泽兰黄醇等),涉及47个作用靶点(JUN、CASP3、MYC、PTGS2、ESR1、IL-1B、CDKN1A、CCNB1、CASP8、CASP9等),主要涉及炎性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结论:大黄治疗肠梗阻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一、加强理论学习,培养大局观念只有特别重视学习,才能不断增强政治理论素养,做到政治坚定、行动自觉,才能不断增强理解和领悟能力,吃透上情、摸准下情,做到心中有数,执行有力。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了解大局、统一思想的过程。胸无大局就不会有大胸襟、大眼界,也就不会舍小利,狭隘利益驱动的顽症就难以根治,就会政令不畅,出现“肠梗阻”。经常而有效的学习有利于树立大局观念,  相似文献   
6.
肠梗阻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早期准确诊断和全面病情评估是临床选择治疗方式的前提。多层螺旋CT (MSCT)在评价是否存在小肠梗阻、梗阻部位、严重程度及梗阻病因方面均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对继发性肠缺血也能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本文对MSCT在小肠梗阻评价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三物备急方保留灌肠护理肠梗阻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等多个数据库联合检索三物备急方中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HCBI和PubMed等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进而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最后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共筛选出了9个活性化合物,其中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包含9个活性化合物和相应靶点46个,核心靶点涉及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TGS1)等。结论:三物备急方保留灌肠系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来治疗肠梗阻,这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其作用的物质基础以及作用机制提供了预测作用,并为临床使用三物备急方保留灌肠护理肠梗阻患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中绞窄性肠梗阻的多排螺旋CT(MDCT)的影像表现。方法: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9例绞窄性肠梗阻(SI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DCT资料,经多方位重建和多窗位的技术处理,对绞窄性肠梗阻患者CT的肠管影像改变(肠腔的扩张、积液、肠壁厚度、密度的改变),肠系膜的CT影像改变(肠系膜的模糊积液、旋转、门静脉的变化),腹腔内的CT影像改变(腹水、气腹)及增强CT影像改变(肠壁的强化改变,肠系膜血管是否栓塞)深入研究。结果:29例患者中共检出肠腔扩张、积液26例,肠壁密度变化、增厚18例,肠壁、门静脉内积气2例,肠系膜的模糊、积液19例,缆绳征11例,漩涡征9例,鸟嘴征5例,腹腔积液12例,肠系膜血管栓塞3例及肠壁不强化5例。结论:多排螺旋CT识别绞窄性肠梗阻的MDCT征象细节对提高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SCT及后处理技术对腹外疝合并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证实腹外疝合并肠梗阻患者的MSCT资料。全部病例行全腹部MSCT检查,其中19例平扫,2例增强扫描。薄层横断面图像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成像(MPR)和曲面重组成像(CPR)等图像后处理。结果:2l例腹外疝合并肠梗阻患者经MSCT检查诊断明确,MSCT薄层横断面图像结合后处理技术显示腹外疝2l例,其中腹股沟斜疝8例,腹股沟直疝5例,切口疝4例,股疝2例,闭孔疝2例;其中13例为不完全性肠梗阻,8例为完全性肠梗阻。结论: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腹外疝合并肠梗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