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孙靖国 《地图》2014,(2):130-131
清朝入关以后,经过多年战争,将明朝的全部疆域纳入清朝的统治之下.在此基础上,清朝前几任君主一直向四方用兵,平定各个割据政权,到清代中期,中国形成了一个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拥有1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统一国家,获得了空前的统一与稳定.在疆域拓展的同时,清朝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等几位君主在欧洲传教士的协助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地测量,并绘制出康熙《皇舆全览图》、雍正《十排皇舆图》、《乾隆内府舆图》等地图.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流域的额尔古涅昆是蒙古族的发祥地。额尔古纳河是这个伟大民族的母亲河。笔者作为地质测绘队员,曾经在大兴安岭地区从事野外测绘工作多年,对这片土地,对这条河,对这里的人民有着深深的眷恋,我一直试图读懂她。  相似文献   
3.
1960-2008年额尔古纳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顾润源  赵慧颖  李翀  孟军 《冰川冻土》2011,33(6):1310-1315
为分析我国中高纬度地区的额尔古纳流域典型湿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额尔古纳河流域气象站和水文站1960-2008年近50a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流域年、四季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额尔古纳河流域全年及4个季节平均气温变化总体趋势为波动中上升,进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气温上升趋势进一步增强,且上游各...  相似文献   
4.
贾琼 《中国地名》2012,(4):60-60
额尔古纳河是黑龙江的支流,全长1620千米,上游是发源于蒙古的克鲁伦河。从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定至今,一直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主要支流有海拉尔河。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上游两岸金、铜、钼成矿作用特点、分布和研究程度.提出了金、铜、钼最具找矿远景的工业类型矿床:斑岩型金(-铜)或含金斑岩型铜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及金-碲矿床;微细浸染型金-硫化物-石英矿床;斑岩型铜、铜钼矿床.此外,对今后区域普查找矿和成矿预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部资源》2010,(1):8-8
<正>约公元前206年,被匈奴击破以后的东胡主要分成乌桓和鲜卑两部分。乌桓乌桓驻牧于乌桓山周围。乌桓山;一般认为在今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西北。乌桓原居地赤山,在额尔古纳河东南。乌桓人大概是战国以前迁徙到西拉木伦河流域的东胡  相似文献   
7.
额尔古纳河流域近50年水文气象要素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轩玮  李翀  赵慧颖  廖文根 《水文》2011,31(5):80-87
应用预置白处理后的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及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额尔古纳河流域20个水文气象站点近50年水文气象要素(气温、降水和径流)的变化趋势以及典型站点降雨量、径流量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同时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推算了径流量序列的突变点。结果表明,该区域气温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其中海拉尔站可能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气温升高幅度最大。流域年降水总量变化趋势不显著,但某些月份降水量存在明显增加或者减小的趋势,其中显著增加的月份为11、12和1月,显著减小的月份为7、8月;降水趋势显著变化的站点主要分布在该流域的呼伦湖水系和海拉尔河水系。流域年径流量有减少趋势但不显著,然而4、5月份大多数站点径流量出现显著减少趋势。小波分析表明,典型站点年降水量存在25a左右的主周期,年径流量存在20~26a的主周期。各个站点径流量序列的显著跳跃点大都发生在1999年,这与通过小波分析得出的有关突变点的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陈平 《地图》2009,(6):116-123
室韦非常小,当你打开内蒙古自治区的地图,要费很大劲才能找到这个镶嵌在大兴安岭北麓、位于额尔古纳河畔、与俄罗斯小镇奥洛奇仅一河之隔的小镇。  相似文献   
9.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花岗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花岗质岩石以往未进行过专门研究。笔者在野外观察基础上,对富克山—古莲一带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运用岩石薄片鉴定、副矿物分析、岩石化学、黑云母全分析、原岩光谱分析、稀土元素分析、铷-锶同位素测定等一些数据、资料作了综合研究。初步认为,其成岩时代相当于燕山运动中期,岩石具有Ⅰ型花岗岩特征,为过渡性地壳同熔型花岗岩,属大型褶皱带内的同构造钙碱性花岗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