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早稻产量的因素中,太阳辐射能是最基本的气候因子。本文就太阳辐射能及其时间分布与早稻各个生长期的关系,找出本省早稻产量偏低的气候原因。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高标准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须达到哪些标准?建设过程中公众如何参与?日前,国土资源部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明确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原则、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建设程序等,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规范》明确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即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  相似文献   
3.
北方一作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我国首位,明确其高产稳产区分布,对马铃薯种植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1—2019年研究区域内234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以及作物、土壤数据,利用APSIM-Potato模型,以产量平均值和变异系数为高产性和稳产性评价指标,将研究区域划分为高产高稳、高产低稳、低产高稳和低产低稳4个亚区,分析不同生产水平下我国北方一作区马铃薯高产稳产区分布特征,探讨降水和土壤对马铃薯高产性和稳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产水平下马铃薯高产区比例呈下降趋势;随着限制因素增加,高产高稳区面积比例逐渐降低,气候-土壤潜在生产水平下高产高稳区面积比例仅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13%;高产低稳区是潜在的高产高稳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提升稳产性。降水对马铃薯高产性和稳产性的影响大于土壤。实际生产中,降水和土壤限制下高产性和稳产性降低的区域,应注意结合当地灌溉条件配合耕作措施,以确保马铃薯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4.
5.
正青海省土地整治始于2002年,虽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快。2002年至目前,全省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16个,投资17.27亿元,建设田、水、路、林综合配套的高标准农田规模近100万亩,新增耕地30万亩。在全省的土地整治项目中,以现有耕地和基本农田为重点进行的综合整治约占84%。土地整理后,项目区农田普遍成为田块成方、路渠相连、设施配套、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生产能  相似文献   
6.
但存一寸土,留予子孙耕。对于曾经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土地贫瘠,"种一梁,收一筐。熬一锅,来喝汤"的朝阳县来说,宝贵的土地资源作为维系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命脉,如何发挥最大效益,实现增产增收,成为党和政府最关心,最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朝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全县国土"七山二水一分田",山多地少,土地总体质量不高。新中国高屋建瓴定规划  相似文献   
7.
水稻栽插密度及方式是否合理是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合理”的直接表现为高产、高教、优质。因而在表现上则为这种栽插方式及密度形成了良好的供水稻生长发育的小气候生态条件。在相同的播期和管理水平下,由于不同栽插方式的小气候条件不同,水稻的生物学特性和产量也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大红袍花椒适宜气候条件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西栽培花椒历史悠久,以渭北旱原栽植最多,集中产于渭北旱原的韩城、富平、白水、澄城、蒲城、合阳等县。尤其是韩城生产的大红袍花椒,驰名全国,远销海外。花椒主要品种有小红袍和大红袍。大红袍丰产性强,高产稳产,喜水肥,较抗旱,抗寒能力较强,适宜于较温暖的气候地区栽植生长  相似文献   
9.
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200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提出"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为城乡建设用地布局调整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提高基本农田的标准与质量,让其成为耕地中真正的“核心田、安全田、高产稳产田”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农业生产最主要、最紧迫的一项任务。怎样才能改变基本农田相对落后状况呢?在目前条件下,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开展有计划、有规模的基本农田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