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apeornithidae is a basal pygostylian family of Early Cretaceous primitive birds, in which only one genus and species, Sapeornis chaoyangensis, was reported before. This paper deals with a new genus and species of this family, Didactylornis jii gen. et sp. nov., which was unearthed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Jiufotang Formation in western Liaoning. According to our phylogenetic analyses, both Didactylornis gen. nov. and Sapeornis form a sister group, which is basal to the clade formed by Confuciusornis and all the more derived birds, and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hort-tailed pygostylian birds than to the long-tailed avialian birds. The early history of pygostylian birds is poorly documented except for the studies of Confuciusornis and Sapeornis. The discovery ofDidactylornisjii gen. et sp. nov. adds the new material for the study on the early evolution of birds.  相似文献   
2.
巨齿兰州龙(新属、新种)是发现于中国甘肃省兰州盆地早白垩世地层中的一新鸟脚类恐龙,其牙齿是世界上已知植食性恐龙中最大的。兰州龙下颌长1m,每侧有14个齿槽,而单个牙齿宽约4cm,这是已知恐龙中的首次报道。分支系统学分析发现巨齿兰州龙与非洲早白垩世Lurdusaurus arenatus关系密切。它们代表了鸟脚类恐龙进化中四足行走的笨重的一新支。兰州龙的发现也表明欧亚大陆与非洲在早白垩世具有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袁崇喜 《地质学报》2004,78(4):464-467
本文记述了一件产自辽宁锦州义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燕鸟 (Yanornis)化石的新标本。研究标本不但自身保存非常精美 ,而且其嘴里还完整地保存了它捕获的最后一件猎物——吉南鱼 (Jinanichthys longi-cephalus)。该标本的研究 ,不仅对燕鸟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捕食类型等研究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而且对于探讨辽西热河生物群中脊椎动物的“集群死亡”的原因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于2017年2~5月,在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盘锦辽河口省级自然保护区中,设置了15处调查小区,研究鸟类群落组成、分布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15个调查小区中,共记录鸟类72种,隶属8目13科;其中,有冬候鸟5种,夏候鸟27种,旅鸟57种;在72种鸟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5种,二级重点保护鸟7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CITES附录I-III、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的重点监测物种9种;调查区中的鸟类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较大,表明该区鸟类生境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5.
冬日的后山岗上很静,也很冷,冷得连平日里清脆的鸟鸣声都听不到了.唯有风,呜咽着穿过那些光秃秃的栗树枝桠扑面而来. 地上的松针很厚,踏在上面软软的,薄薄的阳光下发出一层金黄色的光芒,让我的心间似乎多了一丝暖融融的感觉.那些落了叶子的树木和枯萎的杂草在阳光下显现出一片萧条的景象,风中吹来的那份凛冬的气息与脚下的柔软形成了鲜...  相似文献   
6.
王颖  段霞  吴康 《地理科学》2020,40(5):786-792
剖析北京“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在针对“新鸟”进笼“老鸟”去哪问题,“老笼”空间结构合理优化问题,“老鸟”涅槃“新鸟”培育问题,“老鸟”和“新笼”承接问题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应完善京津冀产业链协作,“腾笼换鸟”拓展区域联动发展空间;东西城合并成首都特区,“腾笼换鸟”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切实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腾笼换鸟”提升企业内在动力机制;规划建设“微中心”小城镇,“腾笼换鸟”促进北京人口有效疏解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贡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四川省自贡市,主要由三大园区组成,包括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迹园区、自贡盐业科技园区、荣县青龙山恐龙化石群遗迹园区,设置科考科研区、科普游览区、生态观光区、探幽访古区等功能区和一系列功能小区.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是1.6亿年前的中侏罗世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化石的遗址,填补了恐龙演化史上这一时期恐龙化石匮乏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日前,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经实地考察证实,广东三水盆地发掘出了华南首个5000万年前鸟化石,同期发现的还有2只青蛙化石、20余块5000万年前的骨舌鱼类化石以及完整的茂名无盾龟化石。“三水盆地发现的鸟化石,既是华南地区始新世又是中新世发现的第一块。”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江永评价认为,“2只青蛙化石是华南地区的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9.
《地图》2009,(2):12-13
西藏,人类最后的秘境,它以极致、原始、圣洁的美景,震撼着每一颗到过这片土地的心灵。在西藏,几乎所有的雪山、湖泊都是有生命的神灵,雪山、圣湖代表的是藏族人民心中的圣地。这些点缀在高山、峡谷间的或大或小的高原湖泊,不仅使这雄浑、壮丽、神奇的高原风景显得更加灵秀,也让仰望西藏的人们心里都充满恬静。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早白垩世今鸟类甘肃鸟的蹼足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门甘肃鸟(Gansus yumenensis)是中国发现的第一只中生代鸟类化石.该化石产自甘肃西北部下沟组,时代与辽宁西部产热河生物群的早白垩世地层的时代大体相当.该鸟类趾节拉长,很短的爪具有较尖锐的屈肌结节,因而被认为是一种适应于水生生活的鸟类.玉门甘肃鸟的建立最初仅依据一件左足标本,直到最近又发现了少量可供进一步研究的新标本.本文描述了一件新的玉门甘肃鸟的完整后肢化石,标本在远端趾节之间显示出清晰的蹼的构造.这为玉门甘肃鸟具有发育足蹼的观点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玉门甘肃鸟也成为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适应于水生生活环境的鸟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