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蒙古伊盟地区哈马尔太碱湖沉积特征和孢粉组合特征反映了该区近5ka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变迁。研究表明,此期间该区植被由阔叶、灌木草原变为疏树灌木草原,最后变为荒漠草原。在这5ka中存在两次暖期两次冷期,近1.6ka以来以冷干为主。湿润气候只存在于4.5~5.5kaB.P.,气候总的趋势是由较湿润变干旱直至干燥。  相似文献   
2.
杨轩 《地质与勘探》2018,54(5):877-889
华北地台北缘西段是我国重要的金矿成矿区,目前为止已发现了浩尧尔忽洞、朱拉扎嘎、赛乌素、碱泉子、卡修他他等多个规模不等、不同成因的的金矿床,显示出较大的成矿潜力。特拜金矿是近年来在华北地台北缘西段新发现的一个中型金矿。为探索该金矿的成矿机制,本文对特拜金矿开展了矿床地质和流体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特拜金矿-赋存于早古生代的碳质板岩、碳质千枚岩中。矿体展布受黑色岩系、NW向F2断裂带和NE向F8断裂带的共同控制。矿区周边出露华力西期特拜石英闪长岩和管材陶鲁盖花岗岩等岩浆岩。该金矿从早期成矿阶段到晚期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从300℃~350℃逐渐降低到150℃~200℃,盐度从16wt%NaCleqv~20wt%NaCleqv逐渐降低到1wt%NaCleqv ~4wt%NaCleqv;流体的气相组成以CH4-N2-CO2为特征,δDV-SMOW为-91.6‰~-84.5‰,δ18OH2O为2.8‰~3.5‰之间,流体相对富集Ba、Pb、Sr等元素,相对亏损Rb、Th、Nb、Zr、Y、Yb等元素。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期后热液,可能混合了少量的大气降水。成矿流体处于一种还原性、低温的环境下,金在流体中以Au(HS) 2- 络合物的形式迁移。流体向上运移过程中,因温度、压力的降低而发生不混溶现象,并导致金的沉淀。  相似文献   
3.
呼伦贝尔盟北部地区由于新构造运动含金地质体长期风化剥蚀,促使金的活化。河流及其2-3级支流发育,流域广,水流充足,有利于砂金矿的迁移、富集。现代的乐山丘陵、宽阔沟谷有利于砂金的保存。该区已发现数十个砂金矿,多为河谷型,主要含金层为含粘土砂层或砂砾层。砂金富集与河谷地貌关系密切,河床弯曲的凸岸、变异部位、关门咀、迎门山等地貌是砂金富集有利部位。该区金直接来源于加里东和华力西花岗岩。结合金的来源、矿床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指出了该区今后砂金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The Xilingol Complex comprises biotite gneisses and amphibolite interlayers with extensive migmatization. Four representative samples were documented and found to record either two or three metamorphic stages. Phase modelling using thermocalc suggests that the observed assemblages represent the final stages that underwent cooling from temperature peaks, and are consistent with a fluid‐absent solidus in P–T pseudosections. Their P–T conditions are further constrained to be 5–6 kbar/680–725°C and 4–5 kbar/650–680°C for two garnet‐bearing gneiss samples, 4–5 kbar/660–730°C for a cordierite‐bearing gneiss sample, and 4–5 kbar/680–710°C for an amphibolite sample based on mineral composition isopleths, involving measured Mg content in biotite, anorthite in plagioclase, grossular and pyrope in garnet and Ti content in amphibole. The peak temperature conditions recovered are 760–790°C or >760°C at 5–6 kbar based on the composition isopleths of plagioclase, biotite, garnet and especially the comparison of melt contents between the calculated and observed. A pre‐peak heating process with slight decompression can be suggested for some samples on the basis of the core–rim increase in the plagioclase anorthite, and the stability of ilmenite. Zircon U–Pb dating using the LA‐ICP‐MS method provides systemic constraints on the metamorphic ages of the Xilingol Complex to be 348–305 Ma, interpreted to represent the post‐peak cooling stages. Moreover, metagabbroic dykes that intruded into the Xilingol Complex yield 317 ± 3 Ma from magmatic zircon, and are considered to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for heat advection triggering the high‐T and low‐P metamorphism. Thus, the clockwise P–T paths involving pre‐peak heating, peak and post‐peak cooling recovered for the Xilingol Complex are consistent with an extensional setting in the Carboniferous that developed on a previous orogen in response to addition of mantle‐derived materials probably together with upwelling of the asthenospheric mantle.  相似文献   
5.
付华  李俊彦 《地理研究》2010,29(3):565-573
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兴安盟旅游资源开发战略,加快"旅游兴盟"的进程,需要明确该地的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分布格局和组合状况。通过路线调查法,按照GBPT18972 —2003资源分类体系,建立旅游资源单体数据库,运用均方差和经验公式进行计算,重点研究兴安盟旅游资源单体等级、空间格局和均匀度。结果表明,兴安盟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具有鲜明的草原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具有中部少、南北部多的特点。旅游单体密度以乌兰浩特市最大,科右中旗最低。科右中旗的 D (X) 最大,不同类型的单体数量对比十分显著,以科右中旗S最大,旅游资源组合状况最优。结合区域旅游业特点,提出了兴安盟和5个旗县市的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的品质和数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7—2017年近51a兴安盟8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11a滑动平均和EOF分解等统计方法,对当地暴雨的气候特征、暴雨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以及暴雨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兴安盟暴雨日数的中心轴线呈南北走向,正好位于西风带上大兴安岭的背风坡沿线;而暴雨雨量大值区域主要位于东部,由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渡的低海拔地区。(2)近51a来兴安盟暴雨日数呈减小的负增长趋势,并经历了偏少—显著偏多—显著偏少—偏多4个阶段。(3)暴雨日数EOF分解前两个模态可以代表兴安盟暴雨日数空间分布类型的一半以上,依次表现为全盟一致型和东—西反向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等4 个要素,应用SWOT 分析法对锡林郭勒盟及其周边地区矿产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锡林郭勒盟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体系,并提出锡林郭勒盟地区采用ST 战略来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兴安盟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宋玉祥  张毅 《地理科学》1997,17(2):169-175
沿边地区的开放和东北地区经济技术协作的推进,为兴安盟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机遇。把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是振兴兴安盟经济的理想选择。综合评价了兴安盟旅游资源,提出了兴发盟旅游资源的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9.
锡林郭勒牧区聚落体系演化特征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锡林郭勒牧区(9旗市)145个规模以上聚落为研究客体,采用全国5次(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及2015年调查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空间统计技术等方法,对研究区聚落体系的结构形态、规模等级、时空演变特征及机制进行分析。结构形态的动态特征表明,一定程度的外在作用力对地理环境基底均衡性产生影响,进而将对Christaller景观产生重大影响;规模等级的动态特征在不同时期遵循严格的规模-位序法则;50 a间,聚落规模总体变化速率基本与历史上的“大事件”一一对应。锡林郭勒牧区聚落体系的演化特征及其机制表明,经典的中心地体系在典型牧区依然受传统因素的影响,而当前对中心地体系影响深刻的信息化、网络化等因素在牧区未产生显著影响。另外,促使聚落体系演变的驱动因素以外因为主,内生动力不足为其主要特征。总体认为,锡林郭勒牧区聚落体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对蒙古高原人地关系系统的调控与优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杭乌拉山以北哈日奥布日格断凹陷盆地两侧,北东向出露770km2的哑地层,前人将其划为二叠系双堡塘组,但该套地层的岩性和岩石组合及层序特征,与内蒙古岩石地层所述的双堡塘组的现在定义和地质特征及区域变化完全相悖。采用现代沉积学理论和层序地层学方法,开展岩石组合、基本层序、沉积构造与沉积环境研究,划分出3个段级填图单元。根据发现的笔石化石和被晚泥盆世中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侵入的关系,将地层时代确定为早志留世,改划为志留系圆包山组。泥盆纪区域变质变形作用使其发生浅变质和片理化变形,并形成轴向北东的复式向斜构造。后期叠加构造变形,形成紧闭倒转褶皱。志留系圆包山组的确定对本区地层划分和区域构造演化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