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针对某机务段240B型柴油机机破事故中的破损件连杆及连杆螺栓进行解剖,通过断口电镜分析、金相分析、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试验得出,机破是由于曲轴连杆颈碾瓦后,连杆大头端颈面出现裂纹导致疲劳断裂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苏尔好 《探矿工程》2006,33(12):9-13
针对浦东机场跑道系统的地质条件,提出了“井点降水+垫层+冲击碾压”地基处理试验方案,在试验过程中进行了监测和检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为大面积地基处理设计、施工和检测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3.
冲击碾压法处理黄土地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以及探井取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对黄土地区某高速公路路段进行冲击碾压法地基处理的试验研究,探讨地基土的压实度、密实度、压缩性、湿陷性、处理深度等随冲压遍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采用冲击碾压法处理黄土地基,一次处理的有效深度可达1.0 m,且对1.0~2.0 m土层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冲击碾压法处理地基是有效和实用的,且生产效率高,可在黄土地区路基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陈建业  杨晓松 《地震地质》2014,36(2):368-379
断层岩的粒度分布包含岩石破裂机制、摩擦性质和地震能量分配等重要信息。筛分-称重和激光测量是分析断层岩三维粒度的2种有效方法,但每一种方法的测量范围仅有3个量级,难以全面反映断层岩的粒度分布特征。利用上述2种方法对汶川地震断层滑动带上的断层岩(简称断层岩)的粒度分布进行了测量,粒径测量范围从0.2μm至16mm,跨度达到5个数量级。结果显示:1)存在临界粒径dc(0.95~1.90μm)。粒度大于和小于dc的颗粒满足不同的颗粒数(Nd)-粒径(d)分布关系,表明该断层岩的粒径分布不具有自相似性特征。2)利用粒度大于dc的颗粒计算出的分形维数与断层岩类型有很好的相关性,即断层带边缘的角砾岩的平均分形维数为2.6,核部压碎角砾岩的平均分形维数约为3.0,中心断层泥的分形维数约为3.5。粒径小于dc的颗粒的分形维数为1.7~2.1。分形维数的突变反映出断层破裂机制的复杂性,即在不同的粒度域,岩石的破裂机制不尽相同。3)依据粒度分析结果,估算出汶川地震断层泥的单位破裂能(Es)为0.63MJ/m2。  相似文献   
5.
对珠海机场场道地基处理方法作了总结,讨论了该工程在复杂地基条件下,高标准机场场道地基处理的设计思路和成功经验,以期为同类工作有借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