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51篇
  免费   3512篇
  国内免费   1837篇
测绘学   203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11481篇
地质学   6088篇
海洋学   261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195篇
自然地理   53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379篇
  2021年   554篇
  2020年   476篇
  2019年   599篇
  2018年   559篇
  2017年   559篇
  2016年   458篇
  2015年   662篇
  2014年   808篇
  2013年   769篇
  2012年   837篇
  2011年   856篇
  2010年   758篇
  2009年   1020篇
  2008年   780篇
  2007年   871篇
  2006年   877篇
  2005年   821篇
  2004年   784篇
  2003年   757篇
  2002年   611篇
  2001年   606篇
  2000年   597篇
  1999年   500篇
  1998年   504篇
  1997年   446篇
  1996年   447篇
  1995年   400篇
  1994年   345篇
  1993年   286篇
  1992年   226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IntroductionAccordingtogeologicalstructure ,theGansu Ningxia Qinghaiareabelongstothenortheastmar ginofQinghai Tibetblock .Thisareahasbeenpaidmuchattentionby geo specialistsinChinaandabroadbecauseofitssignificanttectonicmovement,itsintensiveseismicity ,anditsimportanceinearth quakehazardmitigation .IntheDevelopmentPro gramonNationalKeyBasicResearchesundertheProject“MechanismandPredictionofContinentalStrongEarthquakes”,themechanismsofcontinen talstrongearthquakesarestudied ,usinghypo…  相似文献   
2.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pace technology, earth observation technology and sky observatory technolo-gy, they have played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art in monitoring and predicting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es in the terres-trial land. In recent years, the related agencies have done the experiments and researches on monitoring and predicting ofearthquakes and volcanoes in the forewarning period by means of many approaches, such as satellite thermal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TIR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sis aperture radar (D-INSAR),astronomical time-latitude residual anomal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etc. A quite large number of re-search foundation has been built in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 methods. The experiments and researcheshave shown that these technology is efficient methods for high frequency crust movement. If the existed separate scientificforces and results are possibly assembled together to form a more complete integration monitoring system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space, sky observation, ground, deep geology and macro anomaly, it will come into a new stage of monitoring andpredicting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ic eruptions.  相似文献   
3.
利用“地震预报计算机专家系统”的思想对大同 -阳高 Ms6 .1地震前每一前兆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 ,以每一异常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计算发震概率 ,利用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熵研究了系统熵值与地震的关系。对华北地区的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熵研究表明 ,在大同 -阳高 Ms6 .1地震前 ,信息熵出现了明显的减熵有序变化  相似文献   
4.
用双三次样条函数和GPS资料反演现今中国大陆构造形变场   总被引:38,自引:20,他引:18  
将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动视为一种连续的地壳变形,利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拟了近期GPS测定的大陆内部及周边地区412个测站速率,反演大陆地区自洽的构造变动速度场和应变率场.模拟结果显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是构成中国大陆内部岩石层水平形变的主要驱动力.印度板块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深深插入青藏高原,造成地壳大规模的缩短和抬升.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带、拉萨和羌塘地块以及青藏高原东南边的川滇地区,内部构造活动强烈,其内部的构造变形包含地壳碎片的冲断、褶皱和侧向逃逸.大陆地壳(或岩石圈)的增厚,尤其是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向的快速缩短和青藏高原东西向的缓慢拉张,大约吸收了印欧板块会聚量的85%,西藏中东地区东西向的拉张速率达到了(16±2.0)mm/a,且顺时针方向扭转明显.印度板块相对欧亚板块运动的欧拉极为(29.7°N, 19.3°E, 0.392°/Ma);华南地块相对于欧亚大陆向东(102°±7.4°)南的运动速率是(11±1.54)mm/a,华南块体相对欧亚板块运动的欧拉极为(62.25°N, 126.56°E, 0.141°/Ma);塔里木地块相对较稳定,其西部运动速度高于东部运动速度,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总体上讲,中国大陆运动方向为北偏东呈辐射状,从西部近南北方向的运动转向东部地区东南方向的运动,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有一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横穿喜马拉雅构造带及青藏内部的南北向压缩速率为(19±2.0)mm/a,横穿西天山构造带的南北向压缩平均速率为(13±1.5)mm/a,横穿东天山构造带的南北向压缩平均速率为(6.0±1.4)mm/a.阿尔金断裂带的左旋走滑速率为(6±1.2)mm/a.  相似文献   
5.
6.
地壳对海洋潮汐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三维动态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中国北部地区的地壳对邻近的渤海与黄海海平面变化的响应。虽然此应力场过于微弱不足以引发地震,但发现应力集中的位置及应力场变化较大的位置恰好与某些现代地震的震中一致。这一结果表明研究地壳对广泛分布的载荷的响应对研究区域地震构造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的构造应变背景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网络工程”1998~2001年累积的1181个测站的GPS重复观测资料,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型建立中国大陆水平运动模型速度场,用大地坐标在椭球面上计算各类应变场,详细分析了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水平构造应变场空间分布特征。各类构造应变场的最高值都出现在喜马拉雅构造带与昆仑山地块内(地震断裂带南侧),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次之。分析表明,昆仑山8.1级地震正好发生在张性面膨胀应变率的高值区,第一、第二和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边缘的突变区和最大、最小主应变率的高值区。  相似文献   
8.
地震前后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的量化指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一种表达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过程的量化指标——区域应变率、应变集中度。在此基础上,对南北地震带各水准监测区近30年的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实际计算.并结合具体震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量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地震前后形变场的动态演化过程和地壳运动状态,对地震的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山—绍兴断裂带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构造带之一。它是江南陆块与华夏陆块神功运动形成的碰撞拼贴带。它表现出明显的多期变形、构造叠加的特征:神功运动形成近东西向平卧褶皱;印支运动沿断裂带有向北西强烈的推覆挤压。断裂带不同时期的活动反映了不同特征的构造环境,形成不同的构造变形特征,并对两侧的地质历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地震地质》1994,16(4):373
对新编的华北地区历史有感地震目录(3(1/2)≤M<4(1/2))的精度和可信度进行了讨论。认为该地震目录从1484年后的记载率较高,它的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和震级的精度基本可以满足研究历史地震活动性的需要。它与中国地震目录(M≥4(3/4))比较,补充了相当数量的3(1/2)≤M≤4(1/2)的地震。利用历史有感地震目录分析了华北北部部分6级以上的历史地震,结果表明,这些地震在强震发生前具有明显的空区、条带、地震活动性增强、平静等前兆特征,同时,也显示了某些强*发生前的前震活动和主震之后起伏的强余震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