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6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流集合预报方法(ESP)在水资源中长期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岩  胡军  王金星  刘松  章四龙 《水文》2008,28(1):25-27
中长期径流预测是水文水资源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水资源规划管理及可持续利用、防汛抗旱、水库调度与发电计划制作、工农业用水计划编制等提供科学依据,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大气圈极其复杂,水文要素并非仅是气象强迫输入的函数.它还受流域基本特性,前期来水以及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长期径流预测在其计算中存在着多种不确定性.因此,中长期径流预测一直是水文预测研究中难度较大的课题之一.本文引入河流集合预报方法(ESP),以丹江口水库为应用实例,利用水文气象历史资料和新安江水文模型,预测分析水库2007年10月份每旬的平均入库流量及概率分布统计,并经与实测流量过程对比分析,满足水库运行调度需求,为水库发电计划制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丹江口水库坍岸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大坝加高后,丹江口库区内的部分库段在库水作用下易发生坍岸问题.为了预测水库坍岸范围和发生坍岸的难易程度,对丹江口水库的地形、地质条件和坍岸的影响因素和型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调查,采取工程地质类比法预测了坍岸范围和难易程度,为对坍岸范围内的对象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下称中线工程)是中国实施的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从汉水流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经河南、跨黄河、越河北、直至北京团城湖。主要供水目标为京、津、冀、华北平原。主要任务是满足城市生活、工业和生态环境等用水需求。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京津华北平原缺水问题的重大战略工程,是一项宏伟而紧迫的任务,对缓解京、津、华北平原严重缺水现状,支撑京津地区和华北平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丹江口水库流域伏旱及其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70~1994年7~8月丹江口水库流域50个站平均雨量资料如同期500hPa历史天气图资料,对丹江口水库流域盛夏伏旱的时空分布,强度及其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建涛  刘传立 《测绘科学》2021,46(2):20-24,84
针对多源星载激光测高数据监测湖泊水位变化问题,该文选取2003—2009年ICESat/GLAH14全球地表高程数据、2018年10月—2019年8月的ICESat-2/ATL13全球内陆水体高程数据,提取丹江口水库多期水位变化数据,最后利用水位站实测水位对其准确度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丹江口水库年度水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水位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每年11月达到较高水位,3月降至较低水位;由ICESat/GLAH14数据估算水库水位的精度为16 cm,ICESat-2/ATL13数据集估算水库水位的精度达到10 cm。因此,ICESat-2/ATL13数据用于内陆水体水位变化监测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OSR-BP神经网络的丹江口秋汛期径流长期预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丹江口流域秋汛期(9、10月)径流长期预报,为了消除网络输入的复共线性与网络训练的过拟合现象,将最优子集回归(OSR)和BP神经网络进行耦合,综合考虑训练误差和检验误差,来确定网络训练的最佳训练次数和终止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OSR-BP神经网络的径流长期预报技术,并对丹江口秋汛期入库径流量进行了模拟和试报,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稳定性良好,不论模拟还是试报精度均令人满意,特别是对预报年份中的丰枯特征均具有较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于日前正式通水。这项酝酿半个世纪、历经11年施工建设的工程,凝聚着无数国土人的心血。移民搬迁、移土培肥、地灾防治、矿山整治……库区国土人恪尽职守,保证了一江清水润京津,保证了为南水北调作出巨大牺牲的移民生活无后顾之忧。10月29日,乔冰站在丹江口水库大坝上举目四  相似文献   
8.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地下水的水质是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为了确保丹江口水库一库清水送北京,对水库老灌河流域进行地下水采样、统计和分析,研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 丹江口老灌河流域地下水偏弱碱性,属于低矿化水,Ca2+为优势阳离子,$HCO_3^-$为优势阴离子; 除$NO_3^-$外,该区主要离子浓度均符合我国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饮用水标准; 丰水期和枯水期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均为Ca-Mg-HCO3型和Ca-HCO3型,水化学过程以风化-溶滤作用为主; 地下水$NO_3^-$超标13%~17%,丰水期部分区域出现Cl-型水化学类型。季节变化对老灌河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布影响较小,地下水水质受农业、养殖业、工业遗留废渣及生活污水等影响。  相似文献   
9.
洪涝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如何准确地确定洪灾灾害的受灾面积,对灾害监测、受灾评估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用Sentinel-2光学遥感影像,通过遥感分类、指数反演等手段,进行洪涝灾害受灾面积监测,以此拓展光学遥感影像的应用。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得到以下结论:通过在影像上勾画洪涝淹没区样本,并代入到随机森林遥感分类算法中进行训练与测试,通过连续迭代计算,最终计算得到了较为准确的洪涝淹没范围;通过多源指数计算增强水体信息,并通过最优相关性分析筛选最优指数,将相关性最高的4种指数代入到连续阈值分割中进行阈值分割与对比分析,得到各指数的最优分割值与分割成果通过权重计算与赋值,进行最优分割尺度综合计算,并代入到各指数的分割成果中,计算得出多源指数融合分割最终成果,得到最终的洪涝淹没范围;本研究采用遥感分类与指数反演的方法进行洪涝淹没区信息提取,2种手段提取的洪涝淹没范围一致,且精度较高,为后期洪涝灾害遥感监测提供了便捷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丹江口水库在完成高水位蓄水期间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动态特征可为丹江口水库的水质保护与生态系统结构优化及健康管理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2018—2020年的水库浮游植物监测数据,结合同期水库水体的理化参数,分析了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在不同年度、季度及空间的变化特征,以及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显示该区域共检测出浮游植物7个门类,其中蓝藻门、硅藻门、绿藻门、隐藻门为优势类群。2018—2020年浮游植物年均密度分别为1.96×106、2.55×106和5.07×106 cells/L,呈现出逐年增高趋势。浮游植物季度密度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在夏秋季节蓝藻门和绿藻门占优势,春冬季节硅藻门和隐藻门占优势,同时硅藻门在四季中均占据生长优势。空间上库区浮游植物密度明显高于支流,且汉江库区浮游植物密度高于丹江库区,其中蓝藻门和绿藻门主要在库区大量出现,而支流则以硅藻门和隐藻门为主。RDA分析显示,影响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温,其次为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在不同季节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