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低碳城市是一个综合体系,主要包括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等。目前,占地球面积2%的城市制造了一半以上的温室气体,汽车尾气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碳排放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低碳城市"的理念应该融入到生产、生活各领域,如在城市各个建筑采用太阳能照明、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水源热泵、以及垃圾填埋场的填埋气体回收利用等技术;市民也践行节约能源、环保的低碳生活。气候组织的报告认为,在以"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为特征的"低碳城市"中,低碳经济不会放慢经济增长,反而会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并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生活水平。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下究竟有哪些城市已经离"低碳"更近一步?  相似文献   
2.
2010年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确定今年纪念活动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这个主题告诉我们:必须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低碳经济之路,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地球资源。  相似文献   
3.
日前,2010年北京勘察设计测绘行业工作会暨首届城市规划设计论坛举办。会议部署了下一步重点工作,表彰了获奖项目和优秀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4.
食物生产系统的碳排放占人类活动碳排放总量的 30%, 碳汇渔业是一种重要的面向人类社会高质量食物蛋白质供给 的低碳发展路径。本文基于常见的 11 种养殖贝类的固碳系数和蛋白质含量特性研究,系统评估了我国2019 年养殖牡蛎 、蛤 类、扇贝、贻贝和蚶类等在养殖周期内碳捕集特性以及对低碳发展的贡献。研究表明: (1) 11 种养殖贝类之间贝壳和软体 组织含碳量的差异并不明显,但干重比和出肉率差异显著。因此,贝类固碳量核算不能忽视种类差异。 (2)所选 11 种贝类 软体组织皆属于高蛋白食品,虾夷扇贝软体组织 (干重) 的蛋白质含量最高。针对单位质量贝类养殖,长牡蛎的碳封存贡献 度最大,而华贵栉孔扇贝提供的蛋白质最多,两者都是碳汇渔业的优势种。(3) 据估算,我国2019 年海水养殖贝类中牡蛎、蛤 类 、扇贝和蚶类总共吸收固定了约 117.98 万吨 C02,提供了 40.65 万吨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相比于牛肉源蛋白质可减少 4 048.74 万吨 C02 当量的排放量。由于贝类固碳强度大,探索低碳可持续的贝类养殖是绿色渔业经济的重要引擎, 也是建立可持续高质量“蓝色粮仓”和生物固碳的重要路径, 将在我国低碳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碳排放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碳排放的测算和分解方法、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行业碳排放和碳减排对策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目前,国内外碳排放的测算和分解方法呈多样化发展,由于测算方法的不同、碳排放系数的标准不统一,使得碳排放测算结果不一致,影响了其实用价值。关于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人口因素、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效率、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等。在分行业的碳排放研究方面,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业行业,然后扩展到农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居民消费等领域。关于碳减排的对策,主要包括制定低碳发展的法律体系、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大力开发低碳技术、为低碳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基于人类福祉视角的中部地区碳排放绩效与效应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排放绩效是当前国内外低碳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已有研究主要针对经济发展的碳排放绩效测度展开,关注经济产出的碳排放绩效。基于人类福祉是研究碳排放绩效的新视角。首次提出碳排放绩效的概念框架及图解,据此构建了人类福祉的碳排放绩效评估模型,应用LMDI分解法建立了碳排放绩效的效应分解模型,对中部地区人类福祉的碳排放绩效及其效应进行研究发现:(1)1990年~2008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的碳排放绩效整体上先增后降;人类福祉的经济绩效与碳排放绩效整体上均呈递减趋同态势。中部地区人类福祉碳排放绩效的省际差距整体上趋向缩小;(2)1990年~2008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的碳排放绩效的总效应波动较大,驱动效应和抑制效应交替出现。经济福祉绩效效应整体递增,由抑制效应向驱动效应演进,呈现趋同趋势;(3)中部六省人类福祉的碳排放绩效主要由经济发展的碳排放绩效决定,经济发展的碳排放绩效效应是碳排放绩效总效应的决定性因素,人类福祉的碳排放绩效效应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绩效效应和人类福祉的经济绩效效应两种效应的叠合。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根据方案,2014年到2015年,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将分别逐年下降3.9%、2%、2%、2%、5%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两年分别下降4%、3.5%以上。  相似文献   
8.
低碳发展是旅游目的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安全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探索低碳发展模式有助于推动目的地旅游业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首先将生态因素引入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系统中,构建旅游地4E系统(能源Energy-经济Economy-生态Ecology-环境Environment)。其次,提出旅游地旅游产业低碳发展模式的构建须遵循因地制宜、综合协调、综合效益最大化、可持续性与节能减排优先5个原则。第三,从构建依据、发展理念、发展手段与发展目标等方面提出旅游地旅游业低碳发展模式的构建思路。最后,以旅游产业能源系统、旅游地生态系统、旅游地环境系统与低碳旅游经济系统为核心,构建基于4E系统的旅游地旅游业低碳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简要概括了近年依托广东省发改委低碳发展专项与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基础能力建设等项目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摸清了广东省温室气体观测的现状,对广东省温室气体现有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质量评估;对温室气体观测质控方法进行研究,基本掌握了观测标准传递、标校方法流程;基于气候相似性理论初步确定了可代表广东省温室气体监测的4个区域代表站与21个地市级子站的站址;掌握了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反演广东省对流层CO2柱浓度的技术方法;移植并掌握了CarbonTracker-2010模式及其评估方法,建立了可应用于广东的碳源汇模式系统;初步引进了气候经济综合评估模式(RICE);建立了可实时显示的温室气体可视化系统平台。目前,与我国其他"五省八市"低碳试点省市相比,广东省温室气体监测站网建设已存在明显差距,急待理顺现有观测站存在的问题,并按WMO观测规范,建立标校体系,加强数据质控与技术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蓝色经济区建设是发展海洋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和表现形式。为发展海洋经济,我国规划了山东、浙江、广州、福建和天津5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发展区域,大力开发海洋新能源、发展高端海水养殖业、推进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海洋新能源可以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减少废气的产生,海水养殖业能加强海洋对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吸附作用,制度与技术创新能提供法律保障的同时提高有限能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在建设蓝色经济区的同时,对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