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2.
陈杰 《地理学报》2014,69(8):1239-1239
正"左图右史"虽然只是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传说,但也说明我国具有"以图记史"、"以图记事"的悠久传统。近年来,图像文献的史料价值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潘晟所著《地图的作者及其阅读——以宋明为核心的知识史考察》一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即是关于地图学史研究的新成果。该书从知识史的角度,以地图作者与读者及其相互关系为切入点,考察地图作为一种知识形态,其产生、积累、传播和演变的知识史过程,侧重探究明代以前中国地图生产的制度性因素,及其所代表的作者群和知识形态。  相似文献   
3.
高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载体。“地图学”是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等本科专业的基础课,在测绘、地理等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本文依据教学实践,归纳了地图学课程中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知识点,并介绍了在教学中如何巧妙、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元素,在地图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做到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4.
作为知识表征手段和思维工具,古地图反映了人类认知、表征和实践的历史。但目前古地图的知识组织方法尚无法结构化记录其图面的表征信息同背后的概念、实践、物质之间的复杂关系,桎梏了地图学史知识形成、流通和转译方面的深入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引入新的本体框架用以描述古代地图知识,为此提出了实践、物质、认知、表征、逻辑5个世界的古地图认知-实践模型,并复用文化遗产通用本体国际文献工作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Documentation,CIDOC)概念参考模型(conceptual reference model,CRM),以此为基础,新的模型可记录“地图载体”“地图信息”“认知概念”“事件”“实物”“数字图像”之间的语义关系。选取清代建筑工程图纸样式雷图档进行案例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描述选取的4张地图载体涉及的各类复杂语义关系。该本体促进了对样式雷图涉及的概念流转和其作为表征性实践的理解,并将有助于古地图的关联管理、标准化共享和知识挖掘,推进古地图的知识史和数字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5.
王克陵 《地图》1990,(1):49-52
一、“宜侯矢簋”铭文所记西周初期地图(一)西周初期青铜器“宜侯矢簋”简介“宜侯矢簋”,1954年6月出土于江苏省丹徒县烟墩山,簋腹底内刻铸约120多字。据对铭文的研究,此为西周初期周康王时的铜器,铸造距今将近三千年。  相似文献   
6.
刘克明  杨叔子 《地图》1997,(2):28-31
(三)图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图、图版、图像等资料的存档与管理水平如何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周礼》中不仅记载了周代从中央到地方设有各类图的专职管理官员,而且,各级职官收藏图版,保管存档的事实记录尤详,反映了周代社会图学发展的整体水平。据《周礼》"天官家宰·司会"载:"司会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之贰,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掌国之官府、郊野、县鄙之百物财用,凡在书契版图者之贰,以逆群束之治,而听其会计。"版,即户籍,图,指土地形象,田地广狭。土地形象谓方圆邪正之形,田地广…  相似文献   
7.
地图与地图学史研究有助于了解发展规律,探索学科发展方向。本文以中西方地图、地图学史为研究对象,依时间顺序提出中西方地图、地图学发展中的3次互补,结合历史史例予以说明;通过比较分析法,探索分析3次互补融合程度,结合学科前沿,对地图与地图学发展提出合理预测,推断第4次互补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近九十年来中国地图学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近九十年来大陆学者在中国地图学史研究方面的状况,从地图学的内容来说,讨论较多的问题有中国地图学发展的通史,个别古地图研究,地图学的理论和方法,古航海图研究,以及地图学史目录和史料的整理。个别地图讨论较多的有马王堆汉代地图,放马滩秦代地图,利马窦的世界地图,皇舆全览图,华夷图,禹迹图,舆地图,以及广舆图等。这些情形无疑受制於有关史料的有无。 有比较重要贡献的学者,1949年以前有王庸、竺可桢、和翁文灏等人。1949年以后有曹婉如、郑锡煌、陈述彭、任金成、胡邦波、黄盛璋、纽仲勋、汪前进、汪家君、张修桂、杨文衡、以及潭其骧等人。 多数著作叙述多於分析,理论的研究相对地较少,几乎没有从世界宏观架构观点的研究,也缺少比较的研究。总的来说,中国地图学史的研究,在中国地理学史的研究中,却是比较活跃的部门之一,由於考古上发现了一些古地图,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毫无疑问,中国地图学史的研究,在近三十年间,取得了比较以前更丰富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测绘》2013,(6):56-57
自20世纪50年代王庸出版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中国地图学发展的专著——《中国地图史纲》以来,到目前为止,有关中国地图史的书籍已有十多本,其中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卢良志所著、1984年出版的《中国地图学史》堪称良本。近期,作者又对其进行了修订,由星球地图出版社重新出版定名为:《中国地图发展史》。  相似文献   
10.
龚缨晏  邬银兰 《地图》2005,(4):91-94
这幅地图实在太稀罕了,即使在国外也是不大有人提到,其中的古拉丁文更是难认。图片是我们刚从罗马弄回来的。我们很自信地觉得,在国内,恐怕只有我们才能找到这样清楚的图片并将上面的拉丁文译成中文。希望读者朋友也能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