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Hong Kong is a hyper-dense city with 7×106 people living in an area of 1100km2. One way to improve the livability of compacted and congested cities like Hong Kong is through the provision of urban parks, an aspect that has largely been under-researched. This study focuses on how users perceive and utilize various facilities in the Kowloon Park. 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the Kowloon Park is one of the most preferred parks in Hong Kong for both local residents and tourists. Users were quite satisfied with the park’s facilities. Notably,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n urban park is its greenery. This is followed by water elements, seating places, and facilities for various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The improvements users would like to see in urban parks include good design and management, meeting users’ needs, overcoming barriers to use, and providing a high quality and varied experience for different groups in the community.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provide a good basis to address park management issues from the users’ perspective. In particular, parks should provide easy access, encourage optimum usage and enable complimentary improvements to the environment. Foundation item: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Germany-Hong Kong Joint Research Scheme (No.GER/99-00/01) and the Faculty Research Grant of the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No.FRG/00-01/I-38) Biography: WONG Koon-kwai (1950—), male, a native of Guangdong Province,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specialized in the analysis of human-environment interaction. E-mail: kenwong@hkbu.edu.hk  相似文献   
2.
基于城市公园免费开放的视角,选取南京中山陵作为研究个案,运用SPSS18.0和AMOS18.0分析软件,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构建了游客感知价值维度分析模型。研究显示:游客对免费开放中山陵存在五维感知价值,且呈现出感知价格→休闲价值→环境价值→服务价值→文化价值逐步递减的分异特征;由此探究游客感知价值维度分异的作用机制,衍生出城市公园免费开放的效应分析,其中公益福利效应和休闲游憩效应呈现积极的正向发展态势,而生态环境效应、景区服务效应与文化内生效应的发挥则相对滞后。在倡导"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休闲的大众旅游时代,免费开放城市公园在增强城市开放空间优质属性和综合竞争力的同时,其与城市旅游的耦合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以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为数据源,采用GIS和RS结合的方法,从可达性和服务人口范围两个方面开展重庆两江新区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能力,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园中的水生植物景观营建与水生态修复是公园水环境治理的关注重点。在中国很多城市的公园水体中,人工种植了具有观赏性的外来物种水盾草(Cabomba caroliniana),而水盾草生长范围的不断扩张对土著水生植物物种的存活、物种多样性和分布格局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还会进一步影响水体的质量。主要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措施来控制水盾草的无序蔓延。然而,如何彻底解决水盾草的反复爆发问题,使水生生态系统受到的负面干扰最小,仍然是水盾草防控工作的难点。综合分析了水盾草的生理生态特性、入侵途径和生态危害,阐述了影响水盾草生物量的主要生物和生态环境因素等的研究进展;从园林景观营建过程与后期水体生态稳定性维护管理视角,结合水盾草生态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土著植物、附生藻类和生态环境中非生物因子进行综合生态调控的建议,以期解决上述难点问题,并且为稳定城市公园的水生植物景观和治理水盾草扩散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遵循国外对绿地价值的评价方向,借鉴国内外研究中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尚少涉足的城市绿地效率评价进行研究.构建城市公园绿地投入与环境效益产出的指标体系,评价2001~2008年广州城市公园绿地的生态效率.其中,公园绿地的环境效益产出主要用了绿地的固碳释氧、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和城市滞尘四大功能的生态价值估测方法,以此量化城...  相似文献   
6.
采用哈尔滨市2007年9月30日Landsat TM数据,基于哈尔滨市地表温度反演结果,对城市公园对热岛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市主城区热岛效应明显,高温区呈现集中分布,市区内的公园在高温区域内形成明显的热岛空洞;公园对周围区域降温作用明显,降温效应随距离增加呈递减趋势;在公园周围120 m范围内,不同面积的公园对周围环境温度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缓冲带的降温幅度存在极显著差异;公园面积和内部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即公园面积越大,内部平均温度越低,反之亦然,二者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因此可以通过设计不同面积公园,以实现城市高温区降温效应。研究表明一个大的景观公园的降温效应要强于总面积相等的多个小公园的降温效应。  相似文献   
7.
摘 要:利用连续一年旌德县负氧离子监测数据,分别以兔儿山公园、路西村茶园代表城市公园、高山茶园这两种生态环境,对城市公园和高山茶园负氧离子浓度特征以及气象要素对负氧离子浓度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高山茶园负氧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城市公园;②负氧离子浓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秋季次之,6月负氧离子浓度达全年最高;③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整体呈“一峰一谷”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上午,谷值出现在正午前后,夜间至上午负氧离子浓度较高,城市公园负氧离子浓度日较差较高山茶园偏小;④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与气温、风速呈显著负相关;⑤负氧离子浓度雨天最高,晴天次之,阴天和多云相对较低,暴雨天气条件下大气负氧离子浓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朱腾  程钢  万意 《测绘科学》2016,41(12):136-141
针对简单两步移动搜索法忽略资源辐射范围差异、对所有资源采用相同阈值范围的缺点,该文依据公园建设的不同标准对研究区域内的公园进行分类,为不同等级的公园设置不同的搜索半径,使得模型与现实情况更为相符,结果更为可靠。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综合运用距离分析、面积分析和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对研究区域的公园布局评价,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龙岗区公园的布局情况。  相似文献   
9.
艾冰  黄炜  李阳兵 《中国岩溶》2022,41(6):952-961
以典型喀斯特城市贵阳市为例,分析地貌特征对于公园绿地供给能力的影响,采用最小邻近成本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贵阳市公园绿地的供给特征以及不同类别公园可达性空间差异进行评价,探讨喀斯特城市公园可达性的提升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公园供给总量较高,但公园斑块面积二元结构明显,且坡度15°以上面积占比53%;公园可达性整体较好,91.89%的居民小区到公园的最小邻近成本低于500 m,但不同类别城市公园可达性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喀斯特山地城市要提升公园服务水平,首先应补足公园服务的盲区,尤其是建成区残存孤峰、小峰丛公园服务能力不足造成的隐性盲区;其次,在老旧城区公园建设需避免盲目求大,应着重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并且发挥自然山体优势建设独具特色的公园服务体系;应结合人口分布特征和不同类别的公园配置状况,合理进行喀斯特山体公园化利用,避免生态环境破坏与公园空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园是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便利设施.基于GIS技术,从城市居民步行交通方式的角度出发,运用网络分析方法,对宁波市城市公园的可达性和社会公平性进行了评价,其中在对城市公园社会公平性的评价中采用了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以及区位熵3个指标来进行分析.研究显示,步行出行交通方式下,研究区内城市公园的可达性差异较大,以三江口地区为中心,呈同心圆形式向外依次递减的特征;城市公园资源分配基尼系数为0.278,处于比较平均阶段,但从地理空间分配角度来看,城市公园资源与各乡镇、街道的人口分布之间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分配不平衡,其服务范围内部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因此,需要进一步的规划来减少各地区之间的不公平现象.该研究成果可为宁波未来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相关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