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6篇
  免费   1100篇
  国内免费   1606篇
测绘学   181篇
大气科学   1228篇
地球物理   920篇
地质学   3140篇
海洋学   1009篇
天文学   89篇
综合类   233篇
自然地理   342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202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200篇
  1994年   208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3篇
  1959年   2篇
  1941年   3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ITRF2000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用双三次样条函数和GPS资料反演现今中国大陆构造形变场   总被引:38,自引:20,他引:18  
将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动视为一种连续的地壳变形,利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拟了近期GPS测定的大陆内部及周边地区412个测站速率,反演大陆地区自洽的构造变动速度场和应变率场.模拟结果显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是构成中国大陆内部岩石层水平形变的主要驱动力.印度板块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深深插入青藏高原,造成地壳大规模的缩短和抬升.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带、拉萨和羌塘地块以及青藏高原东南边的川滇地区,内部构造活动强烈,其内部的构造变形包含地壳碎片的冲断、褶皱和侧向逃逸.大陆地壳(或岩石圈)的增厚,尤其是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向的快速缩短和青藏高原东西向的缓慢拉张,大约吸收了印欧板块会聚量的85%,西藏中东地区东西向的拉张速率达到了(16±2.0)mm/a,且顺时针方向扭转明显.印度板块相对欧亚板块运动的欧拉极为(29.7°N, 19.3°E, 0.392°/Ma);华南地块相对于欧亚大陆向东(102°±7.4°)南的运动速率是(11±1.54)mm/a,华南块体相对欧亚板块运动的欧拉极为(62.25°N, 126.56°E, 0.141°/Ma);塔里木地块相对较稳定,其西部运动速度高于东部运动速度,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总体上讲,中国大陆运动方向为北偏东呈辐射状,从西部近南北方向的运动转向东部地区东南方向的运动,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有一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横穿喜马拉雅构造带及青藏内部的南北向压缩速率为(19±2.0)mm/a,横穿西天山构造带的南北向压缩平均速率为(13±1.5)mm/a,横穿东天山构造带的南北向压缩平均速率为(6.0±1.4)mm/a.阿尔金断裂带的左旋走滑速率为(6±1.2)mm/a.  相似文献   
3.
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的构造应变背景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网络工程”1998~2001年累积的1181个测站的GPS重复观测资料,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型建立中国大陆水平运动模型速度场,用大地坐标在椭球面上计算各类应变场,详细分析了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水平构造应变场空间分布特征。各类构造应变场的最高值都出现在喜马拉雅构造带与昆仑山地块内(地震断裂带南侧),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次之。分析表明,昆仑山8.1级地震正好发生在张性面膨胀应变率的高值区,第一、第二和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边缘的突变区和最大、最小主应变率的高值区。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介绍了上海天文台φ1.56米望远镜观测室圆项风帘随动系统的计算机控制过程,包括软件设计思想和硬件接口,并着重介绍了A、Z指令位置求解的捷经判别、tg^-10/0型的处理及软件自恢复功能等。  相似文献   
6.
极地日记     
胡楠 《海洋世界》2005,(3):8-13
此时此刻,中山站微风习习,彩旗招展,大厨已经为冰盖队的英雄们准备了热汤面,让凯旋的弟兄们吃上第一顿可口的热饭菜,工程组的同志们早早接通了管道,要让英雄们痛痛快快洗个热水澡。北京时间13点45分,四辆雪地车一路高歌,浩浩荡荡,相别又相逢,终于安全回到基地,至此,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举世瞩目的南极大陆冰盖冲顶行动划上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零偏VSP资料解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六级三分量检波器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中实施了零偏VSP测量.数据处理结果表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地震波速度主要介于4500~7000m/s之间,显著高于一般的沉积岩地区,而且随深度变化不明显.声波测井速度系统地稍低于VSP层速度,可能是由于井壁处岩石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而造成的.地震波速度与岩石密度和岩性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榴辉岩的密度和地震波速度均显著高于片麻岩类岩石;由榴辉岩退变生成的斜长角闪岩类岩石,其密度和地震波速度均呈现出较大的变化,主要与其退变质程度有关;超基性岩中的裂隙系统导致其密度和地震波速度大幅度下降.由于榴辉岩与其他岩石类型之间存在较大的波阻抗差异,因此用零偏VSP资料标定该区地震波的地质层位是有效的.关于地震波反射的原因,通过综合研究地震波(包括反射纵波、上行转换横波、井筒波)的特征、岩石速度和密度分布以及井径变化,认为主要是岩性分界面、韧性剪切带和断裂(带),但还有一些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马国锋 《福建地质》1991,10(4):281-296
长乐-南澳左行韧性剪切带位于东南沿海,是酉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带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野外观察及室内分析,并借助透射电镜对变形石英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利用变形石英显微构造参数估算剪切带中的应力差值,由此探讨了形成构造岩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全轨道均匀分布的小行星观测对天球参考架零点的测定,以及其它一些相关课题的研究非常有利。本文就低纬子午环的观测能力,计算分析了小行星在全轨道观测的星等范围和弧段分布,给出了可观测弧段长度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10.
嘉荫县国土资源局以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为切入点,狠抓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两风”建设,嘉荫县国土资源局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找准了“两风”建设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案》、《重点工作推进方案》、《党组学习计划》、《党员学习计划》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