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杰  赵士洞 《中国沙漠》2003,23(1):73-78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东部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土地利用变化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尧勒甸子村是农牧交错带典型的偏农区,50a来土地利用发生很大变化。其变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20世纪80年代前后明显不同。本文主要分析了农业用地和沙漠化土地的变化,并从国家政策、土地产权制度、人口、牲畜、系统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探讨了其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奈曼旗为例,根据农牧业生产综合模型对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方面进行了分析。农牧业生产中,资本对产出的贡献最大,有效劳动和土地生产力次之,表明奈曼旗的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增长时期。农牧业生产基本呈指数增长,且1951-1980年增长较缓,1980年以后增长很快。固定资本的增长较为稳定和缓慢,生产费用的增长具有波动性。生产费用与施肥量和沙漠化程度关系显著,当年生产费用与上年产出高度相关,同时由于生产费用对产出增加有很高的贡献,说明农牧交错区的农牧业发展中存在负反馈关系。土地生产潜力利用率反映了农牧业生产与土地生产力之间的关系,该利用率在0~0\^4之间波动,并且1980年以前利用率低且波动小,说明这段时期的农牧业生产整体水平不高,1980年以后利用率高且波动大,资本对产出贡献的比重下降,土地生产潜力的重要性相对增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奈曼旗中部不同沙地土壤剖面特征和有机质含量分布的分析认为:灌溉农田土壤具有8层结构,沙层与粘土层交错叠置。旱作农田土壤虽然也具有8层结构,但是只有一层粘土,撂荒地土壤只有3层,而且完全是沙层,保水保肥性能最差。此外,灌溉农田土壤0~30 cm土层的有机质的含量约0.712 g·cm-3,旱作农田和撂荒地相应土壤层的有机质含量分别只有0.403g·cm-3和0.420 g·cm-3。同一土壤剖面的有机质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4.
奈曼旗土地沙漠化系统动态仿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孟春 《地理学报》1991,46(1):84-92
本文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奈曼旗土地沙漠化动态仿真模型。奈曼旗土地沙漠化系统由种植业、林业、畜牧业、草地和人口五个动态子系统构成。本文根据土地沙漠化系统中正负反馈关系,建立了系统流图和构造方程,并经仿真运算,就农林牧土地利用构成的三种不同方案,对到2040年该旗沙漠化发展趋势分别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韩广  张桂芳 《第四纪研究》1998,18(3):283-283
科尔沁沙地位于酉辽河冲积平原。作者根据对亲曼旗中部沙地的野外考察并结合遥感分析认为,河流对科尔沁沙地的形成和演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奈曼旗中部沙地系科尔沁沙地南缘。西辽河的支流教来河和时令河小清河自南向北流贯该区,沿河分布着许多牛轭湖、沼泽地和沙丘,小清河河道上还分布着长有旱柳的甸子。区内遗留着数条已废弃的古河道,在遥感影像上可清晰地分辨出京通线沿线及教来河以东的古河道,其景观特征与小清河河道类似,但湖泊和沼泽地较少,而长有旱柳的甸子较多。教来河起源于辽西山地北坡,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低山黄土丘陵区。进人本区前,其泥沙含量在酉辽河水系各支流中是最高的,多年平均值达74mg/m3;进人本区后,大量  相似文献   
6.
一句话新闻     
《西部资源》2011,(6):19
■内蒙古煤炭产量快速增长,价格走势平稳。1-10月份,内蒙古自治区生产原煤8.1亿吨,同比增加1.8亿吨,增长28.2%。其中中央企业3.0亿吨,增长18.7%;地方企业5.1亿吨,增长34.6%。进口煤炭1588万吨,同比增长24.1%。10月份,全区逐步进入煤炭消费旺季,由于供给充裕,煤炭价格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西部地区高热值煤和东部地区褐煤平均售价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7.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奈曼旗的人口、牲畜、沙漠化土地面积三个重要指标进行预测,奈曼旗人口预测模型:X_1(t 1)=1627.54e~(0.016855t)—1600.7;奈曼旗牲畜预测模型:X_2(t 1)=21567.4e~(0.005099t)—21463.7;奈曼旗沙漠化土地预测模型:X_3(t 1)=240599e~(0.009475t)—238309。  相似文献   
8.
段翰晨  王涛  薛娴  郭坚  文星 《地理学报》2012,67(7):917-928
利用1975 年MSS影像, 1992 年、2006 年、2010 年TM影像和1999 年ETM +影像等5 个时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 提取奈曼旗35 年来沙漠化土地动态变化信息, 并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区域沙漠化土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 旨在为科尔沁地区沙漠化治理和区域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 35 年来, 奈曼旗沙漠化土地面积总体呈逆转的趋势, 沙漠化总面积减少了123.43 km2, 沙漠化土地主要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2) 景观格局呈波动性变化, 1999 年以前, 景观形状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增加, 蔓延度和聚集度减小, 破碎化程度加强, 沙漠化程度上升, 沙漠化主导类型为中度和重度沙漠化, 1999 年以后破碎化程度变弱, 沙漠化程度明显下降, 沙漠化主导类型转变为中度和轻度沙漠化;(3) 1975-2010 年间轻度和中度沙漠化土地重心迁移最为明显, 轻度沙漠化土地重心向东北方向偏移了6.35 km, 中度沙漠化土地重心向西南方向偏移了7.24 km。  相似文献   
9.
半干旱区植被风沙动力过程耦合研究: Ⅲ. 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悠  李振山  王怡 《中国沙漠》2009,29(1):39-45
 以科尔沁地区的奈曼旗为例对植被-风沙动力耦合模型进行实际应用,模拟10余年来生物量和风蚀量的分布变化,并与遥感数据进行对比。对奈曼地区1987年至2002年土壤水分补给量、生物量和风蚀量的模拟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补给量与降水量有较明显的相关性,通常春夏土壤水分补给量较高、秋冬季较低。土壤水分补给量与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较为一致,地势低洼处比周边地区高。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主要表现为夏季最高;秋季若雨水充足可形成一个次高峰,若降雨量较小则生物量迅速下降;冬季和初春生物量最低。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南部、地势低洼以及离河流较近的区域生物量较高。风蚀量的季节变化规律表现为初春季最高,夏季最低,秋季逐步上升,上升的速度视生物量情况而变化,冬季较稳定。风蚀量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北部平原地区和植被覆盖较低的地区风蚀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奈曼旗王府     
奈曼旗王府,位于奈曼旗大沁他拉镇。清代顺治元年(1644)始建于巴彦敖包,康熙五十六年(1717)迁于呼和格日,康熙六十一年(1722)复迁巴彦敖包,嘉庆二十四年(1819)迁至章古台,同治二年(1863)迁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