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地质学   1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网络的正交最小平方算法,对攀枝花地质样品进行动态非线性基体效应校正.首先采用EDXRF仪器对样品进行测量,并对样品的荧光计数进行归一化,设计出自动分类模型和动态非线性数据基体效应校正模型的二级串联结构,用自组织神经网络(SOFM)进行分类,然后用RBF网络预测了未知样品元素Ti的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对所预测样本的Ti的百分含量与化学分析相比的误差均小于0.5%.由此可见,用RBF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地质样品进行非线性基体效应校正,能够达到工矿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平朔公司安太堡三号井工矿2007年3月在首采工作面辅运顺槽掘进时,迎头冒顶突水,初期突水量达6000~8000m^3/d,将1289.16m标高以下淹没。在分析研究区地层、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沙沟河道进行了渗漏观测,对地表排污水、沟水和井下突水点的水质进行了分析化验,有针对性的布置了6条物探线,最后进行了钻孔验证,综合分析认为突水水源主要为大沙沟河道的侧向补给,突水通道为NW向的强风化带。提出了加大井下排水,地表对大沙沟河进行土工膜防渗处理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前,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油田工矿废弃地整治作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用地指标转移、有效耕地面积增加、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为查清东营市胜利油田工矿废弃地的复垦利用潜力,首先对石油开采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胜利油田工矿废弃地的基本类型,进而对工矿废弃地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依据废弃地所在区域的规划用途、灌溉条件、排水条件,盐碱程度、区位条件进行了潜力分区和测算,最终获得了东营市胜利油田工矿废弃地潜力测算的相关数据,可以为该区域工矿废弃地的整治及建设用地、耕地指标的流转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依据《关于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山阴县作为山西省的试点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达到盘活部分土地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自2009年以来,广西通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增减挂钩)试点,有效推动了节约集约用地、耕地保护和城乡统筹发展,但由于部分地方认识和管理不到位,出现了重指标、轻复垦,农民权益保障不够等问题。笔者通过分析广西增减挂钩政策的运行情况,总结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促进增减挂钩政策良性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和载体,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也使得城镇低效土地后备资源的稀缺问题越来越严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已经开展了十多年,并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现阶段我国城镇用地低效问题已经呈现,现有城镇建设用地利用不合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也普遍存在,增加了经济社会对土地资源的消耗,制约了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阐述了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同时指出此项工作中存在的需注意的问题,为废弃工矿地复垦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2010,(2):12-13
<正>我国城镇和工矿用地总面积已达10万平方公里,其中4.3万平方公里的工矿用地,近70%集中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获悉,据第二次全国土  相似文献   
9.
崔伟 《辽宁地质》2012,(7):40-41
为落实节约优先战略,促进耕地保护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辽宁省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之一。开展试点工作给辽宁省调整和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全省土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昌乐县创新地政矿政一体化管理模式,规划开展工矿废弃地综合整治利用,大力拓展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用地空间。2011年以来,该县为消除废弃矿区地灾隐患,改善生态环境,向荒山荒坡要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组织专业队伍,对全县0.23万hm2矿区、裸岩地和3万亩荒草地进行了摸底调查,建立了地类、权属、面积等调查台帐,并对164个废弃矿坑实地拍照录像,制作了专题片。根据矿区分布和实地调查情况,完成了4个片区的分类区划,以县政府文件向省国土资源厅提报了《关于昌乐县废弃矿区修复利用实施方案的请示》,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对工矿废弃地进行综合整治,其中一期完成县城周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