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构建农户生计恢复力评估指标体系,运用重庆市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忠县新立镇197个典型农户生计情况的访谈调查数据,借助熵权TOPSIS法及障碍度模型,厘清影响农户综合满意度的生计恢复力障碍因子,探寻田园综合体后续建设中农户参与并受益的路径。结果表明:以满意度为表征的田园综合体农户受益机制绩效与生计恢复力呈现出一定相关性,学习能力、人力资本及物质资本较强的农户受益感受较显著,这主要得益于田园综合体社区构建及"互联网+"产业打造;选择"自我积累学习和邻里交流学习"的农户注重经验积累并依靠"熟人社会"特征获取信息,而选择"农业培训学习与大众媒介学习"的农户利用网络打破地缘限制,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然而,农户集体意识仍需加强,因此政府还需要加大力度培育农民合作社,强化互助机制扶持生计恢复力弱势农户群体,从而激发村民内在驱动力,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重庆忠县泔井滑坡物性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泔井滑坡的工程(以钻探方法为主)地质勘察评价,对滑坡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稳定性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①滑坡体的物质成分主要为粉质粘土加碎、块石;②潜在滑移带均由粉质粘土组成;③对滑坡体和滑移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用表格形式进行阐述;④对滑坡体发生滑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⑤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体分多种工况条件进行了稳定性系数和推力计算;⑥结论:在天然状态下,滑坡的稳定系数为1.35,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状态下,加之库区水位达175m时稳定系数为1.01~1.05,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而在175m回落至145m的过程中加暴雨及地震作用下,稳定系数为0.97~0.98,这时的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
管道地质灾害风险分级——以忠县-武汉输气管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输油气管道的特点,提出了一套管道地质灾害的风险分级方案。所提出的风险分级标准将体现地质灾害易发性作为风险分级的主体,考虑了管道作为核心承灾体的地质灾害危害性,并兼顾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且立足于野外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阶段,具有简便、快速、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以忠县—武汉输气管道地质灾害为例,进行了风险分级,并基于风险分级提出了整治规划。  相似文献   
4.
左伟  陈洪玲  王桥  李硕 《山地学报》2004,22(2):240-247
在对重庆市忠县区域TM遥感数据进行波谱信息特征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地覆被信息提取的波段组合方案;通过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和野外数据检验工作,实现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对重要生态安全指标因子之一——土地覆被因子的数据提取,并用GIS技术对其时空变化的驱动力因子和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效果和效率令人非常满意。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尺度山区县域的土地覆被数据提取与地学分析的技术和方法难题,而且揭示了忠县土地覆被的时空分异特征。这是用常规与传统的技术方法与研究手段难以实现的,也为山区县域生态环境退化评价和生态恢复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尝试。通过GIS空间分析,揭示了忠县土地覆被和水土流失的时空分异特征。忠县土地覆被动态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表现为耕地与林地在“制高地”上(海拔500m以上)的大互换,在平川坝地地区建设用地大量占用优质耕地、林地等土地覆被类型;水土流失发生的坡度分异不明显,主要分布在200~800m间,与坡耕旱地分布密切相关。从总体上,这种变化使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功能发生退化。分析发现,忠县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有:(1)人口压力和经济发展落后是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状态恶化的社会经济背景因素;(2)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人为因素;(3)脆弱的生态环境是生态环境恶化的自然环境背景因素。因此,必须采取包括生态移民、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等在内的忠县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四川忠县-武汉天然气输送管道是口前国内地形地貌最复杂,设计及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6.
立足丘陵山区农村道路结构功能与布局特点,以重庆市忠县拔山镇为例,研究地貌形态差异显著的地理空间单元农村道路体系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在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表切割深度、平面变率和剖面变率7个地貌形态要素上的梯度分异效应。结果表明:地势越平坦的地理空间单元农村道路体系结构越均衡、网络效率越高,且区位优势越突出的单元,农村道路网络越发达;农村道路通达弹性大但不同类型道路地形梯度效应既具有差异性又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农村道路体系中,生产路所占比例高于机耕道和农村公路,其对地形梯度变化的适宜性相对较强;各地形梯度上生产路、机耕道和农村公路互为补充,具有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及其组合效应的叠加性。因此,农村道路体系以一定的结构和功能融于农业自然人文景观,多顺应区域局地微地貌形态而建,在一定程度上,其空间格局受微地貌形态"引导与阻隔效应"甚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重庆中坝遗址剖面磁化率异常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史威  朱诚  徐伟峰  关勇  孙智彬 《地理学报》2007,62(3):257-267
结合古器物推定及14C 测定年代、人类遗存遗迹和堆积物自然属性特征, 重庆中坝考 古遗址多剖面地层高分辨率采样的质量磁化率(SI) 综合对比研究表明: 磁化率分布表现异常, 在很大程度上已掩盖了气候变化、成土作用等因素对地层磁化率分布的贡献, 反映遗址堆积物曾受到人类长期异常强烈的改造。堆积物来源主要以文化器物碎片、人为带入的自然碎屑物和频繁的洪水沉积物为主。碎陶片集中(尤其红陶) 的文化层表现为高磁化率值, 其中多次异常高值的出现可能与此时高强度用火、大规模燃烧等事件致使土层磁性矿物增加有关; 而" 洪水扰动层" 则表现为低磁化率值。进一步分析曲线还可发现, 中坝地区新石器末至唐代是人类活动的活跃期, 宋以后人类活动有逐渐减弱的趋势, 其中新石器时代末、夏商中期、西周早中期、春秋时期、战国中晚期、六朝时期及唐代为活跃期中的旺盛阶段。新石器晚期、夏商早期、西周早期、春秋晚期、战国早期、宋代、明清和现代地层中洪水扰动明显, 推断 为洪水频发时代或此间曾出现过特大洪水。  相似文献   
8.
9.
李方  闫永慧 《江苏地质》2012,36(2):134-137
用优化的BP小波神经网络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吊钟坝边坡的变形量进行了预测。引入了共轭梯度反向传播算法来优化BP小波神经网络,从而使网络计算量大为减少,避免了网络产生局部最优的弊端,有效提高了网络的质量。与未优化的BP小波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优化的BP小波神经网络的预测值更接近GPS实测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