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在大量钻孔测温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河南省城市浅层地温场分布特征,分析了不同地貌类型城市恒温带特征。全区地下水恒温带深度平均深度24.8m,温度一般15.5℃~17.5℃;冲积平原区松散层恒温带深度最浅、温度最高,内陆河谷盆地区松散层恒温带深度最深、温度最低。近山前地带基岩浅埋区,地温梯度低;沿深大断裂带和构造隆(凸)起区,地温梯度高;济源—商丘断裂的新乡—延津段、内黄凸起和通许凸起地温梯度高。通过分析地温增温率特征和地温恢复能力,得出颗粒越粗地温恢复能力K值较大,富水性越强、水力坡度越大K值越大。对影响浅层地温场的多种因素的系统研究表明,该区浅层地温场受城市、人类活动、地下水流场、地下水埋深、构造、地下水补给、排泄等因素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
震后功能恢复能力是指建筑物、社区或城市等遭受地震影响后实现功能恢复的能力。以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对象,基于OpenSees有限元分析平台,对其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其对应于不同损伤状态的地震易损性曲线。进而基于单体建筑损失评估理论,评估该结构在不同强度水准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等。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直线型、指数型以及三角函数型功能恢复模型,在不同强度水准地震动作用下,分别计算该结构的震后功能恢复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基于3种恢复模型计算得到的震后功能恢复能力都在下降,而且直线型和三角函数型恢复模型得到的恢复能力均比指数型的下降更快;在同一强度水准地震动作用下,基于指数型恢复模型计算得到的震后功能恢复能力均高于直线型和三角函数型恢复模型,即使在较强水准地震动作用下,根据指数型恢复模型得到的恢复能力依然较大。而在各个强度水准地震动作用下,基于直线型和三角函数型恢复模型得到的震后功能恢复能力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3.
对地震氡观测台网“十五”设备SD-3A测氡仪和新入台网的BG2015-R测氡仪进行了氡值响应能力和断电恢复实验,结果表明:当被检测氡仪输入低、高氡浓度气体样本时,达到目标浓度60%和90%的响应时间在10分钟和60分钟以内;当被检测氡仪处于高浓度时,输入空气样本,高浓度降低60%和90%的响应时间在20分钟和120分钟以内;断电对测氡仪日常监测应该没有影响。实验结果对建立地震观测需要的测氡仪性能检测指标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前干旱与植被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气候因子与植被时空变化的相关性分析以及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能够适用于大尺度的植物抗逆性监测方法还较为欠缺。本文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总初级生产力(GPP)、修正花青素含量指数(mACI)、短波红外水分胁迫指数(SIWSI)监测干旱胁迫下的植被变化,综合考虑植物抗逆过程,建立滞后时间、抗逆时差、响应程度与恢复能力4个植物抗逆性监测指标,构建了一种能够适用于大尺度的植物抗逆性综合监测方法。利用各省份作物抗逆性综合评分与绝收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利用该方法对干旱胁迫下我国不同类型植被的抗逆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 从全国整体水平来看,不同季节植物抗逆性差异较大,其中夏季植物抗逆性最弱,冬季最强。我国植物抗逆性空间异质性显著,春季植物抗逆性综合评分低于70分的区域主要位于山西、陕西北部,综合评分高于90分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东北部以及云南的南部地区; ② 不同类型植被的抗逆性有明显差异,夏季落叶针叶林抗逆性最强,类内差异最小,春秋两季草地抗逆性最强但抗逆性类内差异最大。本文提出的植物抗逆性综合监测方法有助于探索干旱胁迫下植物抗逆性规律,对帮助降低灾害风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徐瑱  祁元  齐红超  林长伟 《中国沙漠》2010,30(5):1174-1181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下适应能力的概念,通过不良影响、抵御能力、恢复能力3个指标构建了生态系统适应能力指数模型ACI=CC·RC/EI,定量衡量区域生态系统对特定胁迫的适应能力并获得其空间分布情况。基于该模型,以兰州市为研究区,以水土流失为外界胁迫因素,评价了兰州市生态系统对水土流失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兰州市74%以上面积的区域水土流失适应能力指数为0.06~0.61,适应能力表现为中或低,生态系统总体具有高水土流失不良影响、低水土流失抵御能力及低水土流失恢复能力,在过耕、过牧等与水土流失恢复能力不一致的人类活动的胁迫下,易发生生态环境退化。  相似文献   
6.
水质恢复能力评价方法及其在黄河流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探讨水体水质恢复途径的基础上,建立了水质恢复能力评价标准和方法。根据黄河干流1998年的纳污情况及河水中三类主要污染物 (BOD、氨氮和挥发酚) 的浓度对黄河干流的水质恢复能力进行了评价,发现对于单位河长,除潼关-三门峡河段水质恢复能力属中等以外,其余河段水质恢复能力均较弱。物理稀释作用对水相中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贡献相对较小;各河段的水质恢复能力与泥沙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水温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黄河干流这种较差的水质恢复能力表明黄河干流的环境功能较弱,且现有的污染物排放已经超过了其水质恢复的能力,从而致使水质恶化,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地面沉降问题的不同认识与见解,采用精密水准监测技术、GPS技术,在系统分析几十年原位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地面沉降具有一定自恢复能力的观点,总结出了地面沉降可恢复性沉降阈值的范围,叙述了地面沉降原位监测的合理方法及监测要领.  相似文献   
8.
海岸带韧性能够表征海岸带对干扰事件承受能力及自我恢复能力的强弱,对于海岸带管理及海岸工程建造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总结了海岸带韧性由来、影响因素及韧性量化方式的研究进展,并以石河南岛为例,利用CRI (海岸韧性指数)对2018年9月17条岸滩剖面的韧性进行了初步评估,利用2017年9月、2018年3月和2018年9月三期0 m等深线的侵淤状况进行了验证,初步得出石河南岛西侧岸滩韧性较东侧岸滩韧性更低的结论。下一步,需优化CRI指数各分项参数并划分最终的CRI等级,便于海岸带韧性评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