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曹金凯 《地图》2008,(1):38-41
地缘政治学正式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来是研究国家战略和国际关系的重要学科。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2.
3.
城市是人类明的伟大产物,是明人类的自然生息地;城市不只是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政治学上的一个单位,它同时还是人类明的一部分;工业时代与农业时代的城市明有着显差异,信息化时代的城市明不仅使人类明呈现出气象万千、灿烂绚丽的景象,而且使人类明的发展呈现出“跨越式”和“几何级数增长”的特征,可以说城市明的发展“聚集”和“折射”着人类明演进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4.
安宁  蔡晓梅 《地理科学》2020,40(9):1412-1420
分析1982—2019年中国核心学术刊物和著作,梳理地理学和政治学对于“地缘政治”概念和研究范式的不同理解。研究发现:① 地理学和政治学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对“地缘战略”等概念的关注,对“大国安全与崛起”等议题的探讨,以及在分析框架中对案例和质性分析方法的强调等;② 地理学和政治学有各具特色,地理学衍生“地缘环境”等概念,政治学也衍生“地缘安全”等概念;地理学在议题上更具空间和系统思维,对海洋地缘政治等话题更偏好,而政治学更强调时事性,侧重于分析时事政治及其地缘政治逻辑等;在分析框架上,地理学受计量革命的影响深远,对质性和定量分析都有所关注,而政治学对案例分析和质性分析的依赖度更高。这些发现说明了当前学科分工并没有改变地理学中的“地缘政治”概念和政治学中的“地缘政治”概念源出一脉的事实,同时也发现,其中的差异正是学科壁垒形成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德国地缘理论中的海权问题研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德国并没有忘记建立一个强大而统一的中欧帝国,德国的地缘政治学在战败之后的衰微岁月里发展起来,并成为德国掌权者扩张势力的重要武器。地缘政治学这一术语是由瑞典政治科学家鲁道夫·契伦提出的,他对地缘政治学的定义是:把国家作为地理的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来认识的科学。在他看来,国家的行为类似于一个生物体,它应更多地被看成是一种竞争力量,根据竞争规律。  相似文献   
6.
政治信任直接关系到政治发展、政治稳定、社会成长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如果说,社会信任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底线,“那么政治信任则是政治确立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基础,因此,政治信任是政治学研究社会转型理论中的一个特别关注的命题”(学者曹沛霖语)。  相似文献   
7.
<正>政治信任直接关系到政治发展、政治稳定、社会成长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如果说,社会信任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底线,"那么政治信任则是政治确立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基础,因此,政治信任是政治学研究社会转型理论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王丰龙  刘云刚 《地理研究》2022,41(6):1765-1777
目前,国内政治地理学研究以引自西方的外生理论和偏重政治结构的静态视角为主。引入行为主义视角不仅能够强化对政治地理行为的理解和政治地理过程与机理的解释,而且能为政治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做出“中国贡献”。为此,本文总结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提出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议题。具体而言: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地理环境、政治制度/权力关系和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环境认知和情感/态度;其视角强调对微观机制的分析、偏重可检验的规律总结和对人们主观因素的考量;行为主义政治学、政治哲学、行为地理学、情感地理学、政治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参考;决策空间是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理论框架中的核心概念,未来研究可以深入考察地理环境对政治行为的直接影响、情感在地理环境与政治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和基于情感的政治行动合法性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