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现有的预警系统 和降雨预测以及实时降雨测量相比,降雨的“强度-时间”临界值已经是开发可操作的滑坡预警系统的基础。现有的泥石流预警系统主要适用于具有潜在滑坡危险的大范围地区。香港岩土工程研究室于1977年建立了一个预警系统,连续的数据收集和周期性回顾分析已经很好地完善了确定发布和取消滑坡预警系统的标准。从1986年到1995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和美国国家气象局已经合作在旧金山湾区运行了一个泥石流预警系统(Keefer等,1987;Wilson等,1993和1997)。  相似文献   
2.
引言十几年前,风险管理公司(RMS)和斯坦福大学对重要大都市地区的大地震事件的影响作了系列分析研究。虽然当时大灾难模型还处于科学发展的初期,但研究证明对一系列不确定事件和可能的后果,它不仅能提供保险风险管理,而且还提供了全球范围内各种可能的备灾和减灾方案。今天,风险管理公司帮助客户、合作伙伴和社区领导人了解潜在的灾难性破坏、人员伤亡以及象地震、洪水甚至恐怖袭击等灾难性事件的经济后果。保险行业利用我们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流空间视角,提出了城市群协同发展双重内涵,从流动性、连通性与互补性3方面剖析了要素空间流动与区域功能协同的内在关联。并选取旧金山湾区为实证案例,梳理国际湾区城市群从单中心走向功能协同、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及驱动机制。研究认为,要素流驱动下的旧金山湾区经历了从发育到成熟的3个阶段:1)要素流动强化旧金山与奥克兰双城联系,功能互补促进双城共生发展阶段;2)要素南汇促成三足鼎立,要素对流与功能互惠助推多中心联动发展阶段;3)要素分流促成泛网络空间结构,错位互补发展强化区域环流,湾区实现功能协同发展阶段。文章结论可为构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动国际湾区协同发展带来如下启示:应顺应要素流动的客观规律,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要素流动破除障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提升区域软、硬件基础设施的连通性,为要素流动和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奠定基础;探索区域协商机制,制定功能互补与联动的区域发展战略,引导要素合理分流与高效配置,实现区域功能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湾区治理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构建包括权力结构、法律结构和社会资本结构3个维度的湾区治理制度环境比较研究框架,运用文本/桌面分析法,系统总结了大湾区与旧金山和东京湾区的治理框架,比较分析了3个湾区治理的制度环境;研究认为,湾区治理的模式特征及其效果与由权力结构、法律结构和社会资本结构构成的制度环境密切相关;权力结构影响着治理的灵活弹性,粤港澳大湾区权力结构呈现非对称和碎片化特征,总体较为封闭集中,导致治理模式单一,始终以政府为主导;法律结构影响着治理的交易成本,粤港澳大湾区尚未形成统一高效的法律体系结构,导致治理过程中的交易成本较高;社会资本结构影响着治理的多元参与和湾区凝聚力,粤港澳大湾区正向社会资本相对薄弱,多元参与治理不足,湾区自下而上的凝聚力不强。最后建议大湾区治理宜从权力、法律和社会资本结构入手,探索三地各自优势下的制度空间灵活重构;在制度环境建设中,引导非政府主体稳定有序参与治理,以提升大湾区凝聚力;在保证中央和省政府的权威方针基础上,适时探索大湾区地方政府的放权自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