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锋区特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杨贵名  毛冬艳  孔期 《气象学报》2009,67(4):652-665
2008年年初低温雨雪冰冻期间(包括4次过程),冷暖气团长期对峙是"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的主要原因;准静止锋稳定、少动,锋面较平缓;等θse经向和垂直向梯度不断加强;冷暖气团形成的逆温很明显;主锋区前部上空存在多层锋区现象;锋区渐强,最强时在10个纬度内南北温差超过20℃;相对湿度≥90%的高湿度区的移动趋势、范围、垂直伸展高度均与4次过程吻合较好;锋生函数的分布与等θse密集区的分布一致,呈向北倾斜上升状,滇黔地区准静止锋区域内,多数时间段有锋生发生,华南地区上空静止少动的锋生中心,正是低温雨雪冰冻期间准静止锋长期稳定的原因之一;南北风交界线的移动趋势与低温雨雪冰冻过程趋势一致,4次过程都伴有偏南风低空急流;当副热带高空急流逐渐加强、水平风垂直切变加强并向下伸展时,低空急流加强;高位涡舌向下伸展,高纬度的高位涡舌与主锋区的中高层相对应,中纬度高位涡舌与副热带锋区对应;湿位涡斜压项PMV2量级较小,但其与,4次过程的对应关系非常好;锋区上界和下界等熵面上的气流能较好地反映准静止锋区上、下界特征;约290 K等熵面上(锋区下界以下)在贵州均为偏东气流,这是贵州及江南大部分地区长时间维持低层冷气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由于与实际生活关系甚密,所以学生普遍比较感兴趣。对冷暖气团相遇会产生云,进而形成大风和阴雨天气,同学们也一直认为是很正常的现象,很少会深入地去探究。我在平时教学的时候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有一次一名平时调皮捣蛋的男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使我不禁对这一内容又重新研究了一遍。  相似文献   
3.
黄承波 《地理教学》2013,(15):28-29,14
正下图为某区域某日某时地面形势图,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80。W40。N图例大西洋等压线风向与风速湖泊A.①B.②C.③D.④本题是2012年山东高考试题。仔细分析该题可以发现,高考试题中锋面知识的考查变得越来越隐蔽。掌握锋面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有助于加深对锋面这一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正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 1883-1969)是德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曾是海德堡大学的教授,可以说他既是一个研究者,又是一名教师。他的著作《什么是教育》详尽、深入地论述了他对教育的独  相似文献   
5.
冷锋雨带中湿物理过程与非绝热锋生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包含冰相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三维非静力中尺度/云模式(ARPS)模拟了与冷锋有关的冷锋雨带(NCFR)结构,着重分析了锋面云系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模拟结果表明,锋面云系是由位于锋面前沿处的锋面次级环流的上升运动激发的;锋面强度与冷锋云(雨)带中的潜热释放之间的正反馈引起的持续非绝热锋生是锋面以及冷锋雨带得以长时间维持的主要物理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锋区两侧位温梯度的增加是与沿着冷锋表面的倾斜上升运动引起的云水及水汽的再分布密切相关的,即在冷气团中由云水蒸发发冷却形成冷池,而在暖气团中由水汽凝结以及雨滴冻结等形成暖池,这种冷/暖池在冷/暖气团上的叠加是引起非绝热锋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郑浩 《地理教学》2012,(19):31-33
"锋与天气"是"常见天气系统"一节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障碍,为了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理解顺畅和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保持流畅,教师在课前必须精心备课,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情况,做好  相似文献   
7.
翟军 《地理教学》2013,(17):57-59
正"锋面气旋"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常见天气系统"中的内容,是各类考试尤其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因此有关锋面气旋判读及对天气影响的相关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根据笔者多年教学观察发现此内容的教学与测试中有三大疑问需要解答。  相似文献   
8.
2002年夏季石家庄两类历史极端高温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连志鸾  王丽荣 《气象科技》2003,31(5):284-288
运用常规资料,分析了石家庄2002年7月15日极端晴热高温和8月2日极端闷热高温天气的成因,分别受大陆暖高压和副热带高压暖气团控制是造成两类高温出现的根本原因。受地形影响,偏西风造成的焚风效应和高压后部偏南风造成的暖湿空气在山前积聚,分别加剧了两类高温的强度。强烈的太阳辐射也是造成极端晴热高温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境内冷暖气团活动频繁,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气象灾害严重的地区。全省范围内,气象灾害的种类多、频次高、范围广。主要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洪涝、干热风、冰雹、雷电、连阴雨、高温、大雾、风暴潮、霜冻、暴雪、强寒潮等,以上气象灾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