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向俊丞  杨浩 《地理科学》2023,(5):910-921
依据历史文献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等探究清代贵州地区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演化规律。结果显示:(1)清代贵州地区发生水旱灾害共计1 416次,轻、中、重度3个等级分别占总频次的24.71%、46.75%和28.53%;(2)清代贵州地区共经历过17世纪50年代、19世纪10年代和90年代3个干旱期;水旱多发于夏季,跨季节灾害以跨春夏秋冬四季的旱灾为主;(3)在府域尺度上,遵义府(今遵义市)水旱灾害频次最高,松桃厅(今松桃县)最低;水灾分布较广泛,旱灾分布较集中,水灾频次和旱灾频次呈正相关;(4)依据平均旱涝指数,衡量相对干湿程度;旱区呈点状分布且面积逐渐缩小,涝区面积逐渐扩大;(5)清代贵州水旱灾害分布受气候因素、人口格局和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干冷气候是水旱灾害的催化剂,其他自然灾害是水旱灾害的诱发器;水旱灾害集中在人口密度高的坝子和水陆交通沿线;不合理的农业政策、畸形的种植结构、失效的荒政制度加剧了受灾程度。  相似文献   
2.
河湖水系连通是中国正在推进的重大治水战略,是提高国家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水生态环境修复能力和河湖健康保障能力的重大举措,也是提高水旱灾害抵御能力的重要保障。目前河湖水系连通的知识比较零散,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河湖水系连通理论基础的研究,对理论体系的构建、战略的实施和持续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河湖水系连通的理论研究的特征,提出其理论框架体系,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水利科学、经济学、生态学、系统科学等基础理论与河湖水系连通理论体系之间的内在关系。从当前国家实施河湖水系连通战略和构建河湖水系连通理论体系的迫切需求出发,本文提出了河湖水系连通理论研究的优先领域,包括河湖水系连通性与功能评价理论与方法、河湖水系连通水体耦合机制与系统稳定性理论、水系连通协调性理论、水系连通—经济格局匹配性理论、水系连通—生态环境影响机理与评估理论、水系连通巨系统不确定性与适应性理论等,优先突破重点领域理论研究,逐步形成和完善河湖水系连通理论体系,以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撑河湖水系连通治水战略高效、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夏梅芬 《地理教学》1999,(2):21-21,33
蝗灾与水灾、旱灾自古以来并列为三大灾害。蝗灾时.数千里间草木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灾害。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前2600多年时间内,蝗灾就发生过800多次。19世纪末,我国一群飞蝗危害面积达5800平方千米.高度超过1000米,总重量测算为4400多万吨.过境时遮天蔽目.太阳为之失色。东非曾有一群飞蝗以30米的厚度.1500米的宽度前进,待9小时后才飞过这个地区。  相似文献   
4.
刘继宪 《干旱气象》2005,23(4):66-72
刘宋时期虽然整体上属于历史气候变迁中的寒冷期,不过期间存在气温的波动。刘宋初年气温较低,元嘉中后期升至波峰,泰始年间降至波谷,刘宋末年气温再度升高。这种波动通过当时的各种气候资料表现出来,同时也反映在当时的水旱灾害发生特点上。一般在寒冷期,水灾发生的时间要晚,反之,则早。刘宋时期梅雨期到来的早晚和降水量的多少,受制于这种气候波动,同时也影响到当时水旱灾害的发生状况,是这种气温波动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5.
气候异常对太湖流域水资源及社会经济影响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涛珍  袁汝华 《地理学报》2000,55(Z1):143-149
针对太湖流域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水文气象特点,分析了气候异常对水资源的影响趋势和影响程度,并对气候异常造成的水旱灾害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气候异常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洮河流域水文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文华 《水文》2004,24(5):54-57,61
介绍了洮河流域的基本概况,从降水、蒸发、径流、暴雨、洪水、泥沙、水质等方面分析了该流域的水文特性,概括地反映了洮河流域水文情势的基本特点和水文要素的地域分布特征,并分析了水旱灾害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7.
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环境特征及水环境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环境受人为干扰和黄泛影响严重,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较多,尤其是围绕水环境的旱涝和水体污染问题更为突出,针对四省接壤的特定区位和水环境状况,要通过加强跨地区水资源管理,落实有关法规和实行综合治理等对策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8.
9.
10.
陕西省水文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跃玲  陈文军 《水文》2000,20(5):58-61
介绍了陕西省的自然地理环境状况,分析了降水、蒸发,径流,暴雨,洪水,洪峰,枯水,泥沙及其水质,水资源等重要项目的水文特性,概括地反映了陕西省水文情势的基本特点和水旱灾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并根据水文现象在地域上分布的特征,划分出全省水文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