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来自西北太平洋台风风暴潮与南海局地生成台风风暴潮不同,本研究在假设两种台风气象条件相同情况下,研究随台风而来外围海水所形成增水对南海沿岸的影响。以0814"黑格比"强台风风暴潮为基础,使用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设计对比试验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台风登陆时引起的增水最大,最大增水出现在台风路径右侧,其中在沿岸区域,外围海水形成增水约占总增水10%,且大约3 h后出现增水回震现象。同时,设计对比试验,研究来自西北太平洋台风风暴潮对台风路径、台风强度、台风移动速度和流入角等气象条件敏感性,并获得与前人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ulk motion on the detection of molecular outflows in the sources S 146, GGD27, and IRAS 22566 5830. The traditional techniques do allow for bulk motions or systematic VLSR shifts of the core emissions, which may cause contamination of the high velocity gas emissions, and outflows may either fail to be detected or have their properties miscalculated. We used a program to follow the systematic shift of VLSR and better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相似文献   
3.
冯琎  廖宏 《大气科学》2017,41(2):251-262
本文使用戈达德对地观测系统(Goddard Earth Observing System,GEOS)全球三维大气化学传输模式GEOS-Chem模拟了气象场驱动下1986~2006年冬春季东亚到太平洋区域气溶胶的流出通量,分析了流出通量的年际变率及其相关的环流异常。结果表明,偏多(少)的东亚气溶胶流出对应东北亚-西太平洋区域(Northeast Asia-western Pacific,NAWP)500 hPa定常波负值中心强度变强(弱)。NAWP区域500 hPa位势高度场负(正)异常还可能造成气溶胶流出路径的变化,即更多(少)的气溶胶相对于气候态偏北5~10个纬度的路径向太平洋区域传输。这种位势高度场上的异常伴随着对流层中低层西风和大气斜压性异常,从而引起东亚到太平洋区域气溶胶流出通量及其路径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4.
向云波  王圣云 《热带地理》2020,40(3):408-421
人口流动影响新冠肺炎疫情传播与风险扩散。基于百度迁徙大数据和各省市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结合地理信息技术,研究了2020年1月1日至3月5日136个城市新冠肺炎疫情扩散与武汉市人口流出的空间关系及其对我国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启示。研究表明:1)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经历了疫情发生与隐性扩散、快速扩散与暴发、扩散遏制和扩散衰减4个阶段。2)研究时间段武汉市人口主要流向湖北省境内以及周边省市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具有地理邻近性和倾向区域中心城市的人口流入特征。受地理距离、时间成本、社会经济联系、境外输入等因素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明显,长江中游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城市群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集中分布的重点区域,一些重点出入境口岸城市的新冠疫情扩散风险较大。3)新冠肺炎疫情扩散与人口流出之间具有较强的正向等级相关性。两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可以分为8种调控类型,近90%的城市具有人口流入多、确诊病例数高或人口流入少、确诊病例数低的特征。其中,人口流入多、确诊病例数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湖北省境内以及中国重点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其防控压力来自人口流入多、确诊病例数高带来的疫情扩散风险;而人口流入少、确诊病例数低的城市分布较为分散,其防控的难点在于提高防控对策的精准性。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演进全球疫情形势反弹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依然很重,现阶段乃至未来一段时期,疫情防控将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新常态。建议针对8种调控类型,从人口流动、交通和资源等引导与管控方面分类提出精细化的疫情防控策略,提升城市公共卫生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血液流动对MR成像的影响。它们是图像为影的来源,在血管造影中,它们用于显示血管和提供关于血液流动速度的信息。流动两个方面的影响敏感,第一质子群的流入和注出。第二流动产生的相位移。本文也介绍了流动补偿技术。  相似文献   
6.
吴天贻  王咏青  周玉淑 《大气科学》2017,41(5):1101-1112
对流层高层存在流出层是台风环流结构的一个典型特征,但是关于台风流出层层结及不稳定特征的分析相对较少。本文利用了非静力中尺度WRF模式输出的0601号Chanchu台风的模式模拟资料,以Ri(理查森数) < 1为判据,分析了存在于Chanchu台风流出层的低理查森数,以及它的分布特征与形成原因。分析表明,在Chanchu台风流出层10~16 km高度附近,低理查森数出现频率较大,甚至达到湍流标准,这与Emmanuel(2011) 推测得出的结论一致。通过对比台风发展过程发生、发展、成熟和消亡阶段流出层低理查森数的状况,发现低理查森数的出现频率与Chanchu台风强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即Chanchu台风强度越强,低理查森数出现的频率越高,范围也越大,同时,Chanchu流出层的低理查森数的存在及分布特征受到水平风的垂直切变和稳定度影响。在Chanchu台风强度缓变过程中,低理查森数的分布还存在日变化,这与太阳辐射日变化导致的辐射加热和冷却造成的稳定度变化有关。分析揭示出存在于Chanchu台风流出层的低理查森数层的结构特征,也验证了低理查森数层对Chanchu台风的强度和辐射日变化具有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齐宏纲  刘盛和  戚伟  刘振 《地理研究》2019,38(7):1764-1776
跨省流入缩减是广东人口迁移进程中的新现象。基于五普、六普和2015年1%人口抽样数据,本文分别刻画了广东2000—2015年省域和县市尺度跨省流入缩减演化格局特征,讨论了县市单元和典型案例城市省际流入缩减演化分异的成因机理。结论如下:① 2010—2015年,广东跨省流入人口缩减已初见雏形,四川、湖北、河南和湖南等15省份来粤人口出现下降。② 5年来县市尺度跨省流入缩减态势显著,省际流入缩减的县市比重高达84.09%,省际流入缩减演化格局中以流入扩张转流入缩减类型占据主导,其中省际流入较为活跃的珠三角和外围地市辖区开始出现流入缩减。③ 相比于省际流入持续扩张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均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外资占GDP比重及人口密度是省际流入扩张区发生流入缩减的负向抑制因素,而第二产业就业规模则是其正向促进因素。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是广州和深圳省际流入缩减 分异的主要原因,东莞省际流入缩减与珠海省际流入扩张分别受外需疲软和宜人居住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五大城市群人口流入的空间模式及变动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曹广忠  陈思创  刘涛 《地理学报》2021,76(6):1334-1349
城市群在中国城镇化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快速城市化时期的主要人口流入地。本文关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五大城市群,利用人口普查和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流入人口分布格局、流动范围和来源地等多维度剖析城市群人口流入的空间模式,并从居留和落户意愿空间差异的视角探讨空间模式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城市群流入人口向中心城市持续集中,等级和空间分布格局总体稳定;流动范围有所扩大,省内流动增速普遍高于省际;沿海城市群人口吸引范围大但仍服从距离衰减律,不同来源地流入人口的城市群偏好存在差异。在流入地,沿海城市群中心城市面临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持续挑战,内陆城市群中心城市和一般城市吸引力并存;在流出地,平等开放的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是吸引人口回流的重要途径,少数地区的人口流失可能成为较长期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产能方程的分析,在无因次二项式产能方程的基础上,绘制二项式产能方程拟凳图版,分析了其多解性,并利用该图版求取IPR曲线特征参数、地层压力、绝对无阻流量。  相似文献   
10.
流入型洞穴——山东沂源九天洞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学稳  韩道山 《中国岩溶》2007,26(3):189-195
九天洞是一个典型的直接由外源水补给形成的流入型洞穴。洞内大片分布的石花起源于四大古水池沉积物的存在。九天洞发育于第四纪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经历过成洞期、残余水流(古水池)活动期(中更新世中、晚期)石花发育期(晚更新世以来)和主要滴石、流石(含浅水池)沉积期(晚更新世晚期至今)等发育阶段。今日的九天洞又是一个残余洞穴,已被完全蚀去的近流入口段的洞穴长度不小于200m,约占洞穴全长的37%。九天洞及其洞穴群的景观资源价值和科学价值,在我国北方喀斯特洞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