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3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滁州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保护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滁州市地处皖东,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全市工业化发展迅速,矿业在该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滁州市矿产资源特点的叙述,结合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现状和已经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方式和效果,指出了滁州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不协调、监察执法难以到位和历史遗留问题难以解决等,提出了滁州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3.
区域旅游竞争力是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综合表现。通过文献分析和德尔菲法,构建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滁州市为例利用模糊综合评价、IPA象限以及最优尺度方法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滁州市旅游产业竞争力去模糊值为3.764,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制约层竞争力去模糊后的值排序如下:自然生态环境(R6)>交通设施条件(R3)>社会政治环境(R2)>旅游资源基础(R1)>产业服务质量(R4)>市场营销能力(R5);27项具体指标层中优势保持项有6项,潜在资源项有7项,后续改进项有8项,急需改进项有6项;年龄和职业特征与急需改进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提升滁州市旅游产业竞争力,从旅游资源、服务质量以及市场营销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0年滁州市共有11处饮用水水源地,其中8处为常规饮用水水源地,总供水人口105万人,综合生活用水量6376万m3。通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水量安全状况评价,滁州市8处常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综合评价指数均为2~3,水量综合评价指数均为3,满足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但是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周边还存在污染源、保护措施不到住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障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保障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滁州得名于滁河。滁河古称"涂水"。滁州由古代的"涂中"演变而来。滁州地名从"涂"到"滁"的演变,是古人对客观发展的认识在造字法上的运用,可以用来解析滁州山水形胜的地理特点。"涂"是一个形声字,从"水"从"余"。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读作tu,指发源于四川益州,流向云南一条河流(即今天的牛栏江)。江淮人借用同一个字"涂",而发出了不同的音称作"涂chu水",也只是声母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了滁州市对外开放的优势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滁州市对外开放的思路和对策。以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开放为依托,呼应浦东,接受辐射,发挥优势,外引内联。推动全市外向型经济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全方位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健  濮励杰  陈逸  彭补拙 《地理学报》2007,62(10):1041-1050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资源-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的相互关系, 结合生态学表现, 基于三角模型工具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定义, 分析评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和长期趋势。对滁 州市1975-2005 年经济可持续利用进行系统研究, 不仅对研究区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解决具有实用价值, 而且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利用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结果显示2005 年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处于一般可持续性状态, 且区域内七个行政子单元可持续发展形势介于弱可持续性到一般可持续性状态, 东南部可持续性状况优于西北部。1975-1998 年, 滁州市经济发展表现为一般可持续发展趋势, 而1998-2005 年凸现为相对很强可持续发展趋势, 这些状况和趋势与近30 年间滁州市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懈努力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瑞 《地下水》2013,(3):168-171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通过调查分析滁州市节水现状,阐述节水的重要性,并通过水资源供需平衡得出各项节水措施实施后可缓解一定的缺水问题,为滁州市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李海燕 《中国地名》2013,(10):46-47
淮安市地处江苏省北部中心地域。北接连云港市,东毗盐城市,南连扬州市和安徽省滁州市,西邻宿迁市。东西最大直线距离132千米,南北最大直线距离150千米,面积10072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滁州市旅游资源功能分区及旅游线路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滁州市旅游资源的调查和分类,分析得出其总体特征,提出了滁州市旅游功能分区,结合GIS相关技术,利用MapInfo软件制成旅游功能分区图。同时,为了开拓旅游客源市场,扩大滁州市旅游业的影响力,进行了旅游线路设计并绘制成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