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在隐性与显性旅游资源二元应用性分类框架的设想下,《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机理的现象学解读》一文通过演绎推理、实证研究等方法,第一次运用现象学(解释学)的本质直觉学说、非实显性变样理论、“交流理性”理论等对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机理进行了全新解读。它提出了洞悉隐性旅游资源本质的一条基本原则——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认为隐性旅游资源是人的体验流中的一种相对性存在形态,是旅游吸引物的非实显性组成部分;为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构建出价值观动力、形象思维动力和平民化意识动力;最后通过对游客体验“真实性”问题的现象学阐述,为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即具有吸引力,寻找到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2.
尹祺  严琦 《贵州地质》2020,37(4):532-538, 545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中国城市的同质化问题凸显,这将削弱城市竞争力,滞缓城市发展。从现象学出发,以诺伯格·舒尔茨提出的场所精神为核心,探讨城市发展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以重庆、贵阳的几个网红节点空间为例,从历史文化传承,环境利用,空间、建筑、景观设计等方面,分析其形成的内在原因和特征。自然环境、地域文化与建筑环境的共同作用是网红节点的形成基础。规划设计中:应更多关注人的体验,回归城市设计的根本,使节点空间更好地发挥辐射作用;将人的意识作用于城市空间,城市空间反作用于人的行为;同时,在节点空间营造上应注重场所感,突出城市文脉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建筑设计大师多米尼克·佩罗(Dominique Perrault)(图1)1用极具震撼力的作品在法国建筑史上留下了让世人惊叹的辉煌。他所创造的建筑风格是对时间观念的挑战,他的每一个作品都是一个时代记忆的纪念碑。这位年轻的建筑师用精湛的造诣带给大家众多的优秀作品,1988年,年仅35岁的佩罗拿下了法国国家图书馆大型国际设计的招标项目,他的设计方案在建成后荣获"密斯·凡·德罗奖"(Mies van der Rohe Award)2。除此之外,他还设计了柏林奥林匹克游泳池和竞赛场、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欧洲共同体法院等,这些杰出的作品向世人展示了作为当代建筑界一流建筑师的实力。如今,多米尼克·佩罗的名字和他宏大震撼的建筑作品已享誉世界。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美国国家定位导航授时体系结构实施计划的转型任务选择原则、转型路线图及相关任务、计划执行思路,及其在推进美国定位导航授时行业实现更强大的未来“目标定位导航授时体系结构”所起的作用.重点分析了美国国家PNT体系结构实施计划中的未来PNT技术发展方向与重点,为我国相关PNT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旅游真实性的研究困境体现在各种理论观点的不可通约,以及与实践常识之间的沟壑。为研究真实景观带给游客何种体验这一关键问题,运用现象学方法,对一次典型的旅游体验进行深入描述与分析。结果显示:(1)在真实景观的旅游体验中,符号理解占据了体验流的重要地位,它推动着主体的形式感知与意义探索,并营造了庄重的情感氛围。(2)真实景观相对游客是"自在"存在的,而仿造景观是"为我"存在的。真实的建造缘由与历史经历赋予景观以情境正当性,由此产生游客体验的强大吸引力。(3)构成旅游者寻找真实性的根本动机并不是现代性,而是主体在存在中对于世界因缘整体性的领会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工作是从高分辨率干涉测量仪和侧视雷达数据完整地重建建筑物。为完全自动化重建建筑物,我们在采用对来自IFSAR数据源的带有边界信息和智能合并的边界线的叠掩,阴影的同时,还采用了现象学方法。本文主要讲建筑物的干涉雷达量测的现象学和几何学。因此我们创建一个生成单通道干涉雷达数据的模拟器。用模拟数据来研究简单建筑物模型的干涉量测的现象法和几何法。并用我们的成果与来自MOUT试验的真实干涉测量的数据做比较。最后从模拟数据里可获得一个简单的融合图案并应用到源数据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地理学界对人文主义地理学与现象学之关系的介绍不甚充分,引介的文章数量十分有限,且多集中介绍段义孚先生的作品和观点。文章通过评介另一位著名人文主义地理学家大卫·西蒙的《生活世界地理学--动、静和相遇》,旨在促进人们更为深入地了解人文主义地理学。此书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代表著作之一,出版之际正值西方人文主义地理学盛行。全书共分为5大部分,其中第二、三、四部分集中了作者的学术观点,分别对应该书副标题中的“动”“静”和“相遇”。现象学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哲学基础,内容比较艰涩。因此文章结合该书提到的例子和经验中的例子,凝练出该书的重要观点,并使其形象化。文章评介该书的基本观点是:第一,该书通过抽象的现象学的概念和方法实现了对大量日常环境经验的描述;第二,该书内容对规划设计以及环境教育相关人士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意义;第三,该书并没有实现人文主义地理学与“科学的”现代地理学的直观对比,因此尚未显性化现象学研究方法的优长;第四,以现象学态度反观本评介,本评介当然也带有两位作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胥夷  刘苏 《热带地理》2021,41(3):472-484
现象学着重关注人的经验问题.在绅士化失所研究领域里,当研究视角从关注物质空间转变为空间经验时,"生活世界"成为了基本的出发点,这体现为从"直接性失所"往"间接性失所"的转变.以列斐伏尔的"表征的空间"为基础,围绕象征要素对失所经验展开定性分析则成为主要的研究路径.以此方法论,对重庆市下浩历史文化社区经历绅士化凸显出的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