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梅 《海洋世界》2005,(8):39-40
长久以来,海洋生物学家就对用肺呼吸的海洋生物的深潜功能与令人惊叹的潜水时间困惑不解,因为这违反了动物的生理学规律。如果能够解释其中所蕴涵的秘密,对人类某些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一定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少菁 《海洋与湖沼》1995,26(6):573-574
MOURNINGPROFESSORZHENGZHONGWITHDEEPGRIEF郑重教授,字千里,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教育家,我国浮游生物学的创建者。1911年10月19日出生于苏州。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留校任助教。1936年考取清华水产学留美生,因抗日战争爆发,航线中断,1938年改赴英国留学。先在赫尔大学动物系主任、世界著名浮游生物学家人巴哈代(Hardy)教授指导下,从事北海浮游一生物生态研究,欧洲战争暴发后,他转学于剑桥大学、北威尔士大学。l942年又转入阿伯丁大学,194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46年任牛津大学研究助理。19…  相似文献   
3.
刚刚发表的IPCC第4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再一次让地球人感受到地球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必须正视和采取一切可行的行动的时候了。这时人们不会忘记,100年前诞生的一位美国女科学家,当年在大众、政府甚至科学团体对环境保护的概念还茫然无知的时候,她通过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向全球敲响了第一次警钟。[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海獭厄运     
海洋生物学家詹姆斯·伊斯特斯划着一条小船,漂荡在加利福尼亚蒙特雷湾的海面上。他正注视着他的目标:一只在一大片海草中戏水的海獭。这个小家伙一会儿潜入水中,一会儿又浮出水面,还不时地肚皮朝上,悠闲地在波涛荡漾的海面上漂浮着。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09,(1):9-9
雪鹗生活在北极冻原、苔原地带,主要以旅鼠和雪兔为食。现在,科学家需要重新思考雪鹗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了。在一项卫星研究中,生物学家发现:上一个冬天,六只成年雌性雪雕大部分时间是在北极的冰面上度过的。这个发现让生物学家大吃一惊。在黑暗的冬夜,冰面上捕捉海豹的因纽特猎人说不定会和雪鹗“不期而遇”!生物学家表示,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08,(9):7-7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进化生物学家布莱尔·赫奇斯在加勒比海的巴巴多斯岛发现了世界上最小的蛇,其成体的长度还不到10厘米!这种蛇纤细如意大利细面条,体型小到可以舒服地躺在0.25美元的硬币上。除了这种小蛇,赫奇斯和他的同事还在加勒比海的岛屿上发现了世界上最小的青蛙和最小的蜥蜴。  相似文献   
7.
人们说,在中国吃海带,不能忘记曾呈奎。是的,我国海带养殖从零开始,而后一跃成为世界海带生产第一大国,紫菜产量也位居世界前茅,奇迹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09,(4):9-9
最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生物学家们完成了一项自1915年就已经开始的研究,揭示了生活在大西洋的一种蜗牛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的巨大变化。科学家发现,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这种蜗牛的外壳长度平均增加了22.6%,而其他外壳特征并无变化。为什么这种蜗牛会变大?一个原因是,人类过度捕鱼导致蜗牛的天敌——鱼类减少了:另一个原因是,环境温度升高了。  相似文献   
9.
在孩提时,海洋生物学家约翰·布鲁诺就开始对珊瑚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候,他常常嘴里叼着一根潜水通气管,潜入佛罗里达州青绿色的海水中。在他的身下,有像足球场那么大片的金色珊瑚。布鲁诺回忆说,在他身体下方的海水中,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珊瑚,到处都是鱼。他曾在潜水的过程中遇见过锤头鲨和大个儿的陌生生物在珊瑚礁上游弋。不过,这些现在都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0.
任建兰 《地理学报》2020,(2):F0002-F0002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出版《寂静的春天》一书,是人类自觉关心环境保护问题的开始。2015年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其包括贫困与饥饿、健康、水与环境卫生、气候变化等在内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代表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愿景。可持续发展研究是以地理学为主,涉及环境科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人文经济地理学充分发挥学科交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吸纳相关学科关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成果,丰富了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发展为研究主线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了经济高速增长的辉煌成就,但人均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等相关指标相对落后,人地矛盾依然突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资源环境的胁迫与压力还将持续存在,如何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成为各级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公众所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