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面向中国洪涝灾害应急监测的无人机空港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洪涝灾害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无人机机动、灵活,安全性高,可迅捷甚至实时获取灾区影像,对灾情的快速评估和应急救援决策意义重大。遥感无人机在洪涝灾害救援中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广泛共识,但是由于灾害的突发性,缺乏就近部署的资源制约了无人机遥感观测和救援作用的发挥。针对突发灾害,在区域和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定的无人机遥感应急体系成为国家面向未来正在考虑的选项。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基于中国科学院的野外台站构建全国无人机遥感观测网的设想。本研究以中国防范洪涝灾害等级分布数据、行政区划数据、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分布数据和当前无人机性能数据库为数据源;以行政区划离散并提取的中心点作为需求点,台站作为设施点,不同洪涝等级区域内需要无人机进行应急观测的重要程度作为权重,利用最大覆盖选址模型进行空港选址布局;利用成本-效益曲线确定台站的最佳数量,最终从268个台站中选取出81个作为支撑全国洪涝灾害无人机遥感观测网络的无人机空港。无人机空港布局结果在理论上能够实现对中国绝大数突发洪涝灾害在2 h内初步完成洪涝观测,这对于构建中国空天地一体化的洪涝灾害监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研究中的方法和成果对于进一步构建行业和综合性的全国无人机遥感观测网也具有一定借鉴和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俊伟  陈鹏飞  鹿明  廖小罕 《地理学报》2021,76(11):2621-2631
针对高分卫星遥感共性产品真实性检验对无人机数据的需求,本文以已有野外台站为依托,开展无人机空港布局研究。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卫星产品空间变异的因素,构建了地理背景覆盖率的物理模型;其次,基于地理背景覆盖率改进覆盖模型提出最大地理背景覆盖模型,并利用简单随机抽样中的样本容量确定方法确定合理的空港数量,分别利用本文提出的最大地理背景覆盖模型和已有最大面积覆盖模型进行空港布局的研究;最后,对两种模型下的空港布局结果进行对比,并利用MODIS EVI数据产品对布局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空港数有限的条件下(n = 60),最大面积覆盖模型选择的空港,其服务范围内的地理背景覆盖率为26.66%,能代表70.37%的中国陆地区域,而最大地理背景覆盖模型选择的空港,其服务范围内的地理背景覆盖率为38.32%,能代表73.36%的中国陆地区域。最大地理背景覆盖模型比最大面积覆盖模型能获得更优的空港布局结果,可用于支撑中国区域面向高分卫星遥感共性产品真实性检验的无人机观测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3.
空港经济区范围界定——以长三角枢纽机场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蕾  陈雯  宋正娜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0):1255-1262
针对空港经济区相关研究一直依附于临空经济发展研究的现状,在分析空港经济区与临空经济区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明确了空港经济区概念,提出空港经济区范围界定方法:①紧邻机场区域的建成区形成与否是判别空港经济区是否形成的依据之一;②参照国内外成熟空港建设经验,对5km半径范围和15分钟时间覆盖区域分别进行圈层划分,进而计算各圈层内部各类临空指向产业比重,由此确定空港经济区所在圈层;③根据企业空间布局,对基础圈层进行一定变形,并结合实证地区实际情况,对比分析同心圆圈层分析与时间半径分析结果,以确定空港经济区最终范围。对长三角枢纽机场的实证研究表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已经形成以机场为中心,外延2km的空港经济区,可达性分析表明,这一范围大致为空港交通走廊沿线6分钟车程内的高可达性地区。而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无锡硕放国际机场由于周边区域产业的临空指向性较弱,尚未形成空港经济区。  相似文献   
4.
在界定空港经济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空港经济竞争力模型,以机场密集区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江苏省域为区域背景,考察机场的空港经济竞争力及其内部子系统竞争力变化特征。在综合竞争力方面,江苏机场等级体系鲜明,具有明显地域过渡性。子系统分析表明,机场子系统差距最大,硬件建设普遍超前于软实力建设;城市子系统内部差距缩小,地域过渡特征更为明显;空港经济区子系统基本处于低位均衡。当前城市发展是省内空港经济的最强动力,但城市各要素作用力不均衡,经济、旅游、对外开放和科技研发作用较强,人口、交通要素作用较弱。基于子系统组合分析可将省内机场归为四类,最后针对成熟度各异的省内机场空港经济发展路径进行了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5.
2011年1—6月,南京市共产生182个新地名,平均每天增加一个新地名。新增地名主要位于江宁、浦口、六合等郊区。今年上半年,新增地名最多的是江宁区。如位于江宁开发区空港工业园内新增了15条地名,包括楚风路、汉韵  相似文献   
6.
运用Arc GIS软件进行航空港分布、航空运输等级规模、复合流量密度与航空网络构建的研究;利用SPSS软件进行空港经济区与航空运输相关性研究;并对我国空港经济区的规划布局和发展方式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航空运输具有制约空港经济区布局、影响其类型、限制其规模、指导其产业形态发展的作用。空港经济区成熟阶段会反哺航空港及其腹地,对当地的经济区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世界空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竞争不断加剧,快速反应的物流形式——航空物流在国际货运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由航空物流派生出来的航空商务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航空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热点。本文在界定空港经济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对空港经济的适应性,总结了全球四种空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并在宏观层面上提出了空港经济的固层结构,在微观层面上剖析了两种不同的空港经济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8.
空港地区产业演变研究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依据,对长三角六大主要空港经济区产业发育现状以及1999—2013年各区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分析表明:总体上,制造业比重持续最高,但已逐步下降,运输业对制造业挤占效应明显。服务业比重稳定在20%左右,商务服务业普遍较弱。行业上,一是零售业、设备制造业快速增长,制造业临空指向有所增强;二是物流业明显受制于机场规模;三是各区大部分行业相同,亦存在区域特色。在归纳世界知名空港经济区模式的基础上,将实证空港经济区与之进行相似度分析,选择各区适宜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西北岸大吴庄牡蛎礁是近年来研究程度最高的礁体,天津空港物流中心牡蛎礁则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礁体。该两处礁体上部的牡蛎个体内部充填的泥、个体之间的泥以及礁体上覆沉积泥层中的硅藻研究表明,礁顶上下(即礁体的上部-顶部和上覆沉积泥层的下部)均富含潮间带环境指示种的Auliscus caelatus,表明礁体发育后期和上覆沉积泥层的初期,均为潮间带环境。尽管如此,从礁顶向上覆沉积泥层转换方式在两处礁体却不相同:(1)大吴庄:Auliscus caelatus种向上逐渐减少,暗示着大吴庄剖面由礁体上部的潮间带中上部、直至上覆沉积泥层下部的潮间带上部、进一步向上覆沉积泥层上部的潮上带转化的趋势。(2)空港:牡蛎礁上覆沉积泥层出现了比例达6%~23%的河口咸水-半咸水种Achnanches brevipes,而下伏礁体内则未见该种,暗示此处泥层受河口作用显著影响。此种不同揭示了礁体停止发育的原因有所不同:在5 520cal BP时,大吴庄礁顶进入潮间带中上部,礁体经常脱离海水而发育停止;在约4 000 cal BP时,空港礁体所在位置因河流作用突然增强,在时间上看很可能是黄河改道在天津入海,古黄河携带大量泥砂入海,掩盖了潮间带的牡蛎礁而导致牡蛎礁发育停止。  相似文献   
10.
张蕾  史威 《地理研究》2014,33(1):57-70
基于微观企业数据,对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的空港经济区范围进行界定,并借助GIS 技术,综合圈层分析和热点分析方法,研究区内空间结构演变。结果表明:空港经济区范围逐渐扩大,由初期单向扩张转变为多方位扩张;圈层分化特征明显,临空指向度分析显示,随着临空指向由强而弱,企业集聚空间自机场中心向外围推移,行业分析显示,主要行业如航空运输业、运输代理业、道路运输业由内而外依次布局,而零售业作为基础服务行业,规模与各圈层企业规模高度耦合;企业热点区由点状向轴线演变,“南重北轻、东强西弱”格局形成。机场规模、机场区功能分区、机场区管制和临空指向等构成虹桥空港经济区空间结构演变的内生动力,而集聚经济、可达性和城区方位构成外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